[太阳]2003年,一队执行秘密任务的军人,经过一片荒漠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只见沙丘上插满密密麻麻的木桩,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显得格外诡异。 罗布泊,这片广袤的中国无人区,在现代考古学还没给这片沙海打上聚光灯前,这块神秘的墓地,更多的是一种模糊的心理阴影。 1934年,一个迷路的新疆猎人,他在快脱水时头晕目眩,感觉天旋地转,眼前的沙漠竟然变成了一座城市,里面摆满了成千上万的棺材。 这种濒死的体验,让他魂都吓飞了,事后把这段经历讲出去,一下就给罗布泊的“禁区”名号,抹上了一层浓浓的恐怖色彩。 这故事勾住了外国探险家贝格曼,驱动他的倒不是什么科学精神,纯粹是猎奇,当那位猎人因为害怕不敢带路时,一根金条的诱惑力显然大过了对死亡的恐惧。 他们花了快一个礼拜,终于找到了那片插满木桩的地方,贝格曼撬开棺材,亲眼看到了干尸,算是把传说跟现实短暂地对上了号。 但奇怪的是,他做了标记,之后却再也找不到那个地方了,这下可好,一份被证实的秘密,又重新被拽回了神秘的领域,锁进了他的笔记里,成了一个谁也够不着的谜。 2003年,执行任务的中国军队来到了这里,军队报告了沙丘上那些“密集的木桩”,专业的考古队立马就开进了现场,这地方总算被纳入了科学的话语体系,在考古学家眼里,猎人当初看见的恐怖“棺材之城”,变成了一片结构清晰的古代墓葬群。 上千根木桩和沙子下的几百具棺材,形成了明确的对应关系,每一个桩子都从神秘符号,变成了可以研究的墓葬标记。 这下,遗迹总算有了确切的地理坐标和物理属性,而贝格曼那本笔记的价值也变了,从一个冒险故事,升级成了一份能和现代发现相互印证的宝贵历史资料。 然而,当考古学家开启其中一口棺木时,所有人都懵了,棺木里躺着一具保存极其完好的女性干尸,后来被称为“小河公主”,她静静地躺了四千年,身上竟然还残留着奶酪的成分,这本身就够让人惊奇了。 但真正颠覆认知的,是她的身份,分析表明,她竟然是数千年前的欧罗巴人种,一个4000年前的欧洲面孔,怎么会安睡在亚洲大陆的腹地?这简直是在挑战我们对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所有认知。 有人想把她跟著名的楼兰古国联系起来,但测定结果显示,她比任何已知的楼兰遗迹,都要早整整一千年,这个时间差,非但没补上历史空白,反而在已知的坐标系里砸出了一个大窟窿,让她成了一个没法归类的、悬在历史之外的存在。 罗布泊这趟认知之旅,恰恰证明了历史的本质:每一次解答,都只是为了引出更深、更大的问题。 而小河公主和她沉睡的土地,将继续用沉默,激发我们探索自身过往的无尽欲望,因为真正的宝藏,从来都不是古物本身,而是那些永远也问不完的谜题。 信息来源:搜狐网《一队执行秘密任务的军人经过荒漠,发现沙丘上插满密密麻麻的木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