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了 2025年10月27日,俄国防部宣称成功打击了乌克兰用于向顿巴斯战区运送武器装备的铁路机动编组,覆盖147个区域目标;同一天乌克兰军方宣布袭击克里米亚三个雷达站及一艘登陆艇。 这哪是什么“战果通报”,分明是这场打了1300多天的战争,又一次露出了獠牙。双方在同一天互亮肌肉,藏着的全是战术算计。 俄军盯着顿巴斯的铁路打,太懂战场的命门了。顿巴斯前线的弹药、装备全靠铁路输送,俄军铁路运输兵守着的就是“战争大动脉”。打掉运输编组,等于掐断乌军的补给线。 乌军反手就炸克里米亚雷达站,更是精准戳痛俄军。克里米亚的雷达是黑海舰队的“眼睛”,没了它,俄军对空对海预警直接开天窗,和之前夺钻井平台的思路如出一辙。 这背后全是消耗战的残酷真相。乌军一公里防线才摆4到7个步兵,只能靠无人机补空隙,计划2026年造800万架无人机续命。俄军也好不到哪去,靠战术导弹炸补给,本质是拆东补西。 有人觉得这是冲突升级,可细看全是“套路”。乌军缺远程导弹,只能靠无人机和精准偷袭;俄军反无人机虽强,单日能拦上百架,却挡不住没完没了的袭扰。 更讽刺的是外部势力的角力。这边英军送5000枚导弹,法军给幻影战机;那边美国刚制裁俄两大石油公司,试图掐断其战争财源。弹药和制裁堆得越高,和平越远。 前一天基辅刚遭101架无人机轰炸,3死31伤里还有孩子。今天双方又报“捷报”,可这些数字背后,是多少家庭的破碎? 所谓的“战术胜利”全是假象。俄军炸了铁路,乌军还能靠无人机补位;乌军炸了雷达,俄军电子战车能快速补防。没人能真正打赢,只剩资源和人命在燃烧。 克里姆林宫刚放话“遇袭必压倒性回应”,还试射了1.4万公里的核动力导弹。狠话越硬,越暴露这场消耗战早已骑虎难下。 打了三年半,大家早该看清:没有赢家,只有耗不完的资源和止不住的伤亡。所谓的“战果”,不过是给这场无意义的战争续了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乌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