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美国能源部长突然宣布 10月27日,美国能源部长赖特宣布:在未来五

初心未曾改 2025-10-28 12:18:11

快讯,快讯 美国能源部长突然宣布 10月27日,美国能源部长赖特宣布:在未来五年内,美国天然气出口将至少翻一番,如果需求充足,未来5-10年还可能再翻一番。赖特是从事化石燃料行业出身(此前为自由能源公司CEO),他的这一表态,释放出了美国天然气供应充足、出口不减的信号。天然气价格和美国天然气的运输设施建设,与赖特的表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赖特此次发言对美国天然气出口翻番的时间表并不模糊,2024年亨利港天然气均价已明确——2.21美元/mmBtu(每百万热量英制单位)。目前美国天然气供应充足,对外的天然气出口量已占到全球的四分之一,赖特表示的“翻一番”并非空话。 不过,天然气出口量翻番的“关键”在于“需求”。当前美国最大的买家仍是欧洲,2024年美国占欧盟LNG(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的45.3%。欧洲买家对美国的高价天然气虽怨声载道,但仍需持续采购——2022年后俄罗斯对欧管道气供应大幅减少,欧洲能源进口对LNG的依赖度显著提升,且欧洲正加速建设更多LNG接收站,试图逐步降低对美国高价LNG的依赖。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25年一季度,美国对欧盟的每立方米LNG价格将为1.08欧元,而俄罗斯的管道气仅为0.51欧元,两者差价超一倍。 赖特所说的“翻一番”还面临另一重顾虑,即出口所需的设施建设。根据IEA的数据,目前美国LNG出口能力为1.07亿吨/年,到2025年还会新增7700万吨产能,同时卡塔尔等竞争对手也在推进扩产(计划2030年将产能从7700万吨增至1.42亿吨,占全球新增供应40%),未来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对于赖特口中“如果需求充足,还可能再翻一番”的说法,目前尚未看到太多实质性依据,若能实现,将对全球天然气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至于赖特提到的核聚变发电,8到15年实现发电的目标则过于乐观。根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及美国CFS公司最新进展,ITER刚在2025年完成超导磁体制造,后续还需开展实验验证,且ITER核心部件制造需中、俄等多国协同,单靠美国无法推进;CFS公司也仅计划在2030年代初建设电网级电站,最快2040年左右才有可能实现核聚变发电。可见,赖特口中的核聚变虽为人类能源长远希望,但短期内难以落地,目前无需过度聚焦。 赖特的表态存在一定矛盾——想要实现天然气出口翻番,需建设更多出口终端与管道;而核聚变发电的目标是替代化石能源,两者短期投入方向并不统一。美国能源部一再称“出口不会影响国内价格”,但2025年10月天然气期货已涨到3.03美元/mmBtu,较2024年均价明显上涨,出口激增不仅可能加剧国内气价波动,还可能推高居民家庭用气成本(如2024年1月美国寒潮时,气价曾飙至13.49美元/mmBtu)。 赖特的发言兼顾了化石燃料行业利益与能源未来愿景,表述虽清晰,但需客观看待其中的市场风险与技术现实。 看美国这能源计划,总觉得有点“两边都想抓,却可能两边空”。一边急着把天然气出口翻番,想靠卖气赚差价、稳住地位,可没想想欧洲正建接收站要少买高价气,卡塔尔也在扩产抢生意,市场没那么好占。 另一边又说八九年搞出核聚变替代化石能源,可实际得等2040年才有可能,还得靠其他国家帮忙。更矛盾的是,建更多天然气设施要花钱,以后若核聚变真成了,这些设施不就白建了?而且出口多了,美国老百姓用气还可能更贵,这战略实在有点不实在。

0 阅读:1
初心未曾改

初心未曾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