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霍夫,滚蛋!”这一口号响彻了荷兰的街头。荷兰首相斯霍夫遭到民众抗议,荷兰民众用行动表达对斯霍夫的不满。 其实他这届政府从诞生起就先天不足,是个由四个政党勉强凑成的联合政府,内部在移民等问题上分歧严重。结果到了今年6月3日,执政联盟中的自由党因为其极端严厉的移民计划得不到其他伙伴支持,一气之下退出政府,直接导致斯霍夫的联合政府垮台,他本人只能带领内阁集体辞职,转为看守首相,这已经让他的执政基础摇摇欲坠。 屋漏偏逢连夜雨,斯霍夫在外交上也左右为难。巴以冲突爆发后,荷兰国内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民众要求政府采取措施阻止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甚至在特温特大学的开学演讲上,都有抗议者高举巴勒斯坦国旗打断他的讲话,外面还有约30名示威者举着“斯霍夫回家”、“不做种族灭绝的帮凶”的横幅。 与此同时,执政联盟内部在如何对待以色列的问题上吵得不可开交,最终在8月22日,外相费尔德坎普因为无法推动政府对以色列采取“有效措施”而愤然辞职,还带走了一众同党的高官,进一步削弱了本已脆弱的政府。斯霍夫里外不是人,支持率一度跌到只剩16%。 就在这种内外交困的节骨眼上,斯霍夫政府又在9月底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以“国家安全”和“首席执行官管理不善”为由,引用冷战时期的法律,临时接管了中资企业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 安世半导体可不是什么普通公司,它是全球第三大功率半导体厂商,特别是汽车芯片领域的关键供应商,宝马、大众、福特等20多家车企都依赖它的产品。 荷兰政府这一接管,相当于直接把一家正常运营的中国企业的控制权夺了过来,虽然嘴上说“不是针对中国”,而是针对那位“不守规矩的总裁”张学政,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背后有美国施压的影子,美国官员早在6月就和荷兰政府开会,暗示需要更换安世的首席执行官。 中国的反应迅速而直接,对安世半导体实施了出口管制。由于安世七成的生产能力在中国,这一反制导致其全球芯片供应量锐减六成,瞬间触动了全球汽车业的敏感神经。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紧急警告,若争议不尽快解决,欧洲汽车产业链可能中断三个月,损失超过200亿欧元,十万个工作岗位受到威胁。大众汽车直接表示芯片库存只够维持三周,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也表达强烈不满。斯霍夫原本想通过强硬手段展示姿态,结果却把本国乃至欧洲的重要产业推向了断供的悬崖边缘。 压力之下,荷兰政府的态度开始软化。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在10月17日公开表示希望与中国通过对话解决争议。斯霍夫在欧盟峰会上忙着向德国总理默茨解释,说这只是针对具体的管理问题,并非针对中国。但这些补救措施在既成事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斯霍夫政府任期截止到10月29日大选,这种时候去强抢中企资产,被舆论解读为是在给美国递“投名状”,而把真正的外交风险甩锅给下一届政府。 从移民问题导致政府垮台,到巴以冲突引发内外抗议,再到接管安世半导体引爆经济雷,斯霍夫短短一年的首相生涯可谓步步惊心。他的遭遇恰恰反映了小国政府在大国博弈间的艰难处境,以及国内政治分裂背景下决策的短视与被动。随着“斯霍夫,滚蛋!”的呼声在荷兰街头响起,这位看守首相的烂摊子,恐怕不是几句解释就能收拾干净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