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次大放厥词,他声称“美国建设了中国军队”,这是美国几十年来的“损失”,他

迎丝的趣事 2025-10-28 15:31:59

特朗普再次大放厥词,他声称“美国建设了中国军队”,这是美国几十年来的“损失”,他还表示,现在是中美达成“公平协议”的时候了,因为中国损失惨重,到11月1日,美国对华关税就将达到155%,他还说,中美会晤“一定会成功”,但因心里没底,自己打圆场说,“会议也可能举行不了”,“这只是生意罢了”。 特朗普这番话着实有点自相矛盾,一边喊着“美国建设了中国军队”,一边又放话要把对华关税提到155%,这逻辑简直像自己打自己嘴巴,毕竟真要“建设”哪会用封锁和关税当见面礼。 新中国刚成立那会,中国军队的家底薄得可怜,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参阅的110多种武器装备来自24个国家的98个兵工厂,当时有人调侃“唯有马匹是国产的”,要是美国真有心“建设”,那会怎么着也该递点像样的装备,可实际上别说装备,连最基础的零件都买不到。 后来搞两弹一星,美国牵头西方阵营层层封锁,连相关的学术论文都不让中国学者接触,可就是这样,中国科研人员靠着算盘和手摇计算机,照样在1964年炸响了原子弹,1970年送东方红一号上天,这些成就里连一点美国技术的影子都没有。 到了1996年,美国干脆操纵33个国家在维也纳签了《瓦森纳协定》,明着说不针对谁,实则把中国当成了重点目标,两份控制清单把先进材料、电子器件、导航仪器等9大类军民技术全圈了进去。 当时中国搞908、909半导体工程,想从国际市场买些设备,结果被“瓦森纳安排”死死卡住,华晶、华虹这些企业硬生生被逼着从零开始啃硬骨头。这哪是“建设”,分明是想把中国军工的脖子掐死,可美国没算到,越卡中国越能扛。 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立项时,国外连最基础的卫星部件都不肯卖,北斗一号总设计师范本尧回忆,国产化是从太阳帆板开始的,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尝试,北斗团队硬着头皮“吃螃蟹”。从影响卫星寿命的关键部件到东方红三号平台,老一辈科研人员一个个攻克,2003年硬是建成了中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的国家。 后来特朗普政府想在导航领域卡中国脖子,可北斗早已在全球组网,2015年9·3阅兵上,地面装备和空中梯队能做到“米秒不差”,靠的就是这套完全自主可控的系统,美国的封锁反而逼出了更可靠的替代方案。 再看现在的歼-20,作为中国第一款自研五代机,研发时面对的是西方国家的技术壁垒,隐身材料、超音速巡航发动机、综合航电系统,每一样都得自己琢磨。美国连民用的精密机床都对中国限制出口,更别说五代机的核心技术了,可航空工业团队照着“生产一代、研制一代”的方针,硬生生把这些技术难关逐个突破,让歼-20成了守护中国领空的中坚力量。 还有055型驱逐舰,它的相控阵雷达、垂直发射系统等核心设备,全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要是真靠美国“建设”,这些国之重器恐怕至今还停留在图纸上。 2015年的阅兵已经给出了最实在的答案,参阅装备100%国产,84%首次亮相,95%以上是现役装备,跟1949年的“万国牌”比起来,简直是天翻地覆。这背后是中国军工几十年的自主积累,从建国初期的“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的誓言,到现在的航母、导弹、隐形战机齐亮相,每一步都踩在自主创新的路上。 美国所谓的“损失”根本不存在,他们从来没给过中国军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反而用一次次封锁逼着中国把“卡脖子”的地方都变成了“拿手好戏”。 特朗普说中美会晤“一定会成功”又怕举行不了,还说是“生意罢了”,其实他心里可能比谁都清楚,中国军队的强大从来不是靠美国“施舍”,而是靠自己干出来的。155%的关税也好,“瓦森纳协定”也罢,这些手段过去没能拦住中国,现在更不可能。 毕竟美国越是封锁,中国越能明白“自主可控”才是硬道理,就像当年没有GPS,中国就搞出了北斗,没有进口设备,就自己造出精密机床,这种韧劲可不是几句“大放厥词”就能否定的。 美国要是真觉得自己“建设”了中国军队,不如先把封锁清单撤了,看看中国军工会不会停下脚步,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0 阅读:1

猜你喜欢

迎丝的趣事

迎丝的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