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所料,美国突然宣布全面加征关税!如果中国反过来对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卡车及零部件,加征50%的关税,美国做初一,中国做十五,美国会怎么应付呢? 美国肯定不会坐视不管,但它的应对招数其实早有苗头,说白了就是“对内安抚、对外施压、规则里钻空子”的老套路,只是这次得对着卡车这个特殊行当量身定做。 首先跳出来的绝对是美国卡车行业的那帮人。美国卡车协会之前就因为本土加征关税闹过意见,这次中国反手给美国卡车及零部件加50%的税,他们得炸锅。 美国卡车协会早算过一笔账,一辆新重卡原本均价17万美元,加税后直接飙到20万,再叠加上联邦消费税,实际采购成本能冲到22.4万美元,这对本来就薄利的中小货运企业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他们会第一时间找国会游说,拿着就业数据说事——卡车行业连着码头工人、物流司机一大串饭碗,洛杉矶港已经出现过司机因为零件涨价没生意做的情况,这次只会更严重。 车企的动作会更快更实际。就像之前福特因为关税暂停F-150猛禽皮卡对华出口那样,这次美国的重卡厂商大概率会先停掉整车出口,保住利润更高的零部件生意。福特之前就没停过发动机和变速器对华出口,毕竟这部分利润空间扛得起关税成本。 但零部件也不是铁板一块,洛杉矶港有货运公司老板吐槽,卡车起动机坏了,美国产的要等货,中国产的涨了一倍还抢不到,这种供应链拧巴的情况会逼着车企找替代方案,比如把更多零部件产能搬到墨西哥,借着美墨加协定里的免税条款绕开关税,毕竟美国从墨西哥进口的重型车辆部件占了总进口的28%,这条通道早就理顺了。 美国政府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喊着“违反规则”,然后往WTO递诉状。这招他们用得熟门熟路,之前诉中国《通胀削减法》补贴是这样,连2012年的钢铁关税纠纷都能翻出来拉锯好几年。 他们会拿多边贸易规则说事儿,指责中国加税“没有正当理由”,但其实心里清楚WTO裁决周期长,等结果出来的时候,行业早就调整得差不多了,说白了就是借诉讼给自己争取缓冲时间。 紧接着政府就得给行业撒钱。美国商会和卡车协会的游说力度摆在那,不给补贴根本压不住怨气。可能会学之前应对其他行业关税的办法,给进口零部件的企业发税收抵免,或者给本土零部件厂商补研发资金,号称要“强化供应链韧性”。 但这钱大概率补不回本,就像洛杉矶港的司机说的,中国制造的零件涨了价还买不到,美国本土产能跟不上,短期根本填不上缺口。 他们还会试着拉上盟友一起施压。北美自贸区的加拿大、墨西哥肯定会被拉进来,毕竟这俩国家和美国卡车供应链绑得紧,美国加税连带着他们也受影响。美国会逼着盟友一起向中国提诉求,要求“豁免”或者“降低税率”,甚至可能在其他贸易议题上找补,比如在农产品出口、服务贸易上卡脖子,想用交换条件逼中国让步。但现在东盟已经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美国这招的威慑力早不如前了。 更有意思的是国内政策的擦边球。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已经在审之前的关税合法性了,这次说不定会借着司法程序拖时间,甚至修改一些模糊的政策定义,给卡车企业开“后门”。比如把某些零部件归到“民生必需品”类别里,偷偷降低实际税负,既给了行业台阶,又不至于公开服软。 但这些招数其实都是拆东墙补西墙。中国市场对美国卡车企业来说不是说丢就能丢的,之前福特每年对华出口两万多辆,现在降到五千多辆已经够难受了,真彻底退出等于把市场让给欧洲和日本厂商。 而且“制造业回流”喊了好几年,实际根本做不到,中国在卡车零部件制造上的经验和产能,不是美国说替代就能替代的。最后大概率是两边耗着,美国一边骂骂咧咧打官司、发补贴,一边偷偷让企业通过第三国转口,变相维持出口,毕竟贸易战里没有赢家,真硬扛下去疼的还是自己的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