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柬埔寨,将军的数量之多,简直让人咋舌。这个国家有着大约十万大军,可将军却有三千多名。也就是说,差不多每34名士兵中就有一名将军,简直就像闹着玩似的。 1993年,柬埔寨结束内战,把之前打得不可开交的几支武装力量整合到一起,成立了王家军。 当时为了让这些派系安心,政府想了个办法,用高军衔换他们的忠诚,不管原来是什么身份,只要愿意加入王家军,就给封个将军当当。 这招在当时确实管用,国家慢慢稳定下来了,可也留下个大问题,将军人数就像气球一样越吹越大。 后来政府又搞了个“双赢政策”,收编了不少叛军,这些叛军头头也都被直接授予将军头衔,这么一来,将军数量就彻底刹不住车了。 洪森领导的人民党长期掌权,军队是他们稳固地位的重要支柱,为了让军方高层死心塌地跟着自己,政府经常大批量晋升军衔。 2018年大选前后,短短两个月就提拔了300多军官,其中178人直接当上一星将军。 这种“批量生产”将军的做法,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就是为了在政治局势紧张时稳住阵脚。 而且,很多将军根本不带兵,干的是行政活儿,甚至有些只是“荣誉将军”,用来表彰政治盟友或地方大佬。 比如2018年晋升的几个四星将军,都是人民党中央委员会的新成员,这就说明,在柬埔寨,军衔跟政治身份是挂钩的,军队更像是政治工具,而不是纯粹的作战力量。 这么多将军,真的能提高军队战斗力吗?答案是否定的。 2022年泰柬边境冲突中,柬埔寨某旅指挥部挤了12名将军,结果命令冲突,部队三小时就溃败了,还有陆军第3师,1.2万人的队伍里有53名将军,平均260人对应1名将领。 这么多将军在指挥,到底听谁的?这就导致军队指挥体系混乱,效率低下,而且很多将军根本没有实战经验,他们能当上将军,靠的不是军事能力,而是政治背景。 将军多了,还带来一个大问题,就是财政负担太重,柬埔寨是个穷国,2023年军费只有5亿美元。 普通士兵月薪只有200美元,可四星上将月薪能达到5000美元,而且还享有土地、矿产等灰色收入。 3000多名将军的薪资、特权维持成本,对柬埔寨的财政来说,是个长期的压力。 这些钱要是用来改善民生、搞基础建设,能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过得多,可现在,却被用来养这么多不打仗的将军,实在是不划算。 面对这种情况,柬埔寨也不是没想过改革,2019年,洪森宣布改革,把副总司令等岗位的军衔从四星降到三星,还规定四星上将只授予国防部长与总司令。 2023年晋升四星上将毛速潘时,还公开了他的边境反恐战功,强调军事能力考核。 可这些改革效果有限,到2025年,将军数量还是维持在3000名以上,为啥改革这么难?因为既得利益群体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特权,他们会想尽办法阻碍改革。 而且有些改革只是做做样子,比如女性将官晋升、维和部队将领提拔等举措,被指侧重政治象征,忽视了军事专业能力。 国际社会对柬埔寨的这种情况也有看法,东盟及中美等合作伙伴,对柬埔寨军队的指挥效率与专业性提出质疑,觉得将军泛滥削弱了国防能力。 不过柬埔寨在女性维和部队部署等方面,也得到了联合国的肯定,被视为性别平等与国际参与的积极探索。 这说明,柬埔寨的军队问题很复杂,既有让人头疼的地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柬埔寨的“将军现象”是历史、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柬埔寨在国家治理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只靠简单的改革,得从根本上改变军队的管理体制和晋升机制,让军衔真正反映一个人的军事能力和贡献。 只有这样,柬埔寨的军队才能成为一支真正能保卫国家、维护和平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