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就是一种新式核武器。 俄罗斯总统普京10月

丁香空结雨中愁 2025-10-29 10:44:57

说白了,“海燕” 核动力巡航导弹就是一种新式核武器。 俄罗斯总统普京 10 月 26 日的官宣,彻底揭开了这款 “杀手锏” 的神秘面纱 —— 配备核动力装置与核战斗部的 “双核设计”,让它成为全球独一无二的战略威慑武器。 这场宣告始于俄武装力量联合指挥所的会议,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向普京报告了关键测试数据。 10 月 21 日的试验中,“海燕” 在北极地区发射,持续飞行 15 小时,航程达 1.4 万公里,期间完成了所有垂直与水平机动动作。 普京明确指出:“这是其他国家都没有的武器,我们要开始为部署做基础设施准备。” “海燕” 的 “新式” 内核藏在双重核配置里。 它自带小型核反应堆,主发动机为核动力喷气发动机,起飞阶段依赖固体燃料助推,巡航阶段则由核动力驱动,理论射程可达 2 万公里,实现 “绕地球飞行” 的无限续航能力。 同时可搭载 205 千克级核弹头,虽当量小于传统洲际导弹,但结合其突防特性形成独特威慑。 俄军事专家安皮洛戈夫直言:“这是突破性的报复性武器,完善了三位一体核力量。” 与传统核武器相比,它的威慑逻辑更具颠覆性。 飞行高度仅 50-100 米,配合隐身材料与弹体设计,能规避常规雷达探测。 1.4 万公里的实测航程已能覆盖全球主要目标,而核动力赋予的续航能力,让它可在目标外围长时间盘旋待命,选择最薄弱的防御间隙突防。 更关键的是机动变轨能力,能绕过美国集中部署的北极反导防线,从南美、印度洋等方向发起攻击。 对美西方反导系统而言,“海燕” 的威胁是双重的。 现有反导系统多针对固定弹道的洲际导弹,面对能超低空飞行、任意变向的巡航导弹,拦截成功率大幅降低。 即便捕捉到拦截窗口,美军也需三思 —— 导弹携带的核燃料与战斗部一旦在空域爆炸,会造成大范围核污染,相当于 “主动引核上身”。 美国《纽约时报》坦言,专家对现有防御体系能否应对存疑。 这款武器的横空出世,是俄罗斯军事研发实力的集中体现。 从 2003 年启动研发,到 2018 年首次公开,再到 2025 年完成最终测试,历时 22 年的技术攻坚打破了传统巡航导弹的性能边界。 俄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强调,它将显著提升俄防御能力,维护国家主权。 按计划,“海燕” 将于 2027 年正式部署,可能采用陆基发射装置或铁路运载工具。 西方世界已显现出复杂反应。 英国媒体报道称,民众对这种 “无法拦截的武器” 表达担忧,认为是对西方的严厉警告。 路透社则指出,普京的声明直接印证了俄罗斯仍是美国在核领域的核心竞争对手。 也有西方专家试图淡化其影响,称可能优先摧毁发射系统,但未提出具体反制方案。 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海燕” 的亮相更具战略信号意义。 它虽不直接用于战场战术打击,却通过强化战略威慑,压缩了西方对乌军事支持的决策空间。 俄军事专家列昂科夫强调,这是对 “任何侵略” 的严厉回应,让俄罗斯在谈判桌上拥有了更重的筹码。 不过军事分析普遍认为,这款武器的核心价值在于战略平衡,而非直接改变战场即时态势。 “海燕” 的真正威慑力,藏在 “不可预测性” 里。 它既非传统意义上的洲际导弹,也不同于常规巡航导弹,核动力赋予的无限续航与机动能力,迫使美西方重新构建防御体系。 安皮洛戈夫测算,美国若要建立环形反导防御,支出将增加一倍。 信源:说白了,,“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就是一种新式核武器——度小视

0 阅读:0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空结雨中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