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变脸”比脱裤子还快! 中美吉隆坡刚谈妥,美国又变脸,美财长通告全球,将继续针对中国 华盛顿的政客们像是拿错了剧本,前一天还在会谈桌上握着中国代表的手,说着要加强沟通、管控分歧的场面话,转天就把制裁清单拍在了桌上,仿佛之前的共识都是随口说说的玩笑。 这哪里是外交谈判,分明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荒诞剧,主角们演得投入,观众们看得清醒,只是这种连基本诚信都不顾的表演,实在让人没法入戏。 这种“会谈前必制裁”的操作,就像某种固定仪式,一边喊着合作口号,一边举着制裁大棒,把国际交往中最基本的互信当成了可以随意践踏的野草。 更让人觉得离谱的是,美国还搞出了所谓的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只要被制裁企业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都要被追加同等限制,一下子就把影响扩大到了数千家中国企业,这种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霸道逻辑,简直把单边主义发挥到了极致。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从2024年底到2025年1月,美国分三轮将184家中国实体纳入制裁清单,重点就是要打击中国半导体全产业链,从材料、设备到设计制造环节,恨不得把所有路都堵死。 过去五年美国对华发起的制裁已经超过200次,平均每9天就有一项新限制,而到了2025年,这个频率只增不减。 4月特朗普政府签署“对等关税”行政命令,对中国加征的关税税率直接飙升到54%,还美其名曰“维护公平贸易”,可这种不管不顾的关税战,最终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美国国内的企业怨声载道,依赖中国供应链的行业成本大幅上涨,消费者不得不为更高的物价买单,可华盛顿的政客们似乎完全看不到这些,眼里只有遏制中国发展的执念。 这种反复无常的行为,早已让美国的国际信誉一落千丈,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显示,在调查的24个国家中,有19个国家的超半数受访者对美国政府处理全球事务的能力缺乏信心,墨西哥有91%的受访者不信任美国,德国、瑞典、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不信任比例也都超过了80%。 2025年初,美国的全球净好感度从之前的“+20”以上直接跌到了“-1.5”,这是多年来首次跌入负值,41个国家中有38个国家的民众对美国的好感度大幅下滑。 连美国自己的前驻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代表都坦言,全世界都看到美国正在自毁声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施蒂格利茨更是直接点破,美国的话在世界上已经一文不值了。 美国之所以如此热衷于变脸,核心还是霸权思维在作祟,再加上国内混乱的政治生态。 2025年新一届美国国会开始以来,已经提出了约250项与中国有关的立法,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还牵头搞了个“中国竞争法案2.0”,恨不得把对华打压彻底法律化。 这些政客把遏制中国当成了捞取政治资本的工具,在选举政治的算计下,对华强硬成了两党为数不多的共识,哪怕这种强硬会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也在所不惜。 一方面,美国的经济需要中国市场,众多美国企业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所以不得不寻求与中国对话;另一方面,国内的政治压力又逼着他们对华采取强硬措施,这种矛盾让美国的对华政策陷入了严重的混乱,最终只能靠频繁变脸来左右逢源。 可美国显然打错了算盘,他们以为靠制裁和封锁就能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却忘了中国从来都是在压力下成长起来的。 2025年9月荷兰跟风美国对中资半导体企业实施“冻结令”,中方迅速启动稀土出口管制,把含中国成分的境外稀土物项纳入出口管制范围,一下子就击中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要害。 美国这种朝三暮四的行为,本质上是对自身实力下滑的焦虑,是霸权衰落前的最后挣扎,他们习惯了用霸权手段维系自己的特权地位,却忘了时代已经变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合作共赢才是人心所向。 国际关系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也不是街头混混的尔虞我诈,靠变脸、靠制裁、靠霸凌或许能逞一时之快,但终究无法阻挡历史的大势。 当越来越多的国家看清美国的真面目,当美国的盟友都开始对其失去信任,当美元霸权、科技霸凌的根基不断被侵蚀,美国再怎么频繁变脸,也挽回不了正在失去的一切。 中国始终保持着战略定力,既不被美国的挑衅所激怒,也不被其虚假的合作姿态所迷惑。 我们清楚地知道,与美国打交道,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只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博弈中站稳脚跟。 美国的变脸戏还会继续上演,但观众已经越来越少,毕竟没人愿意和一个毫无诚信的伙伴长期合作。 历史终将证明,那些试图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势力,最终只会被时代所抛弃,而坚持走自己的路、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