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评论员郭正亮说的非常明确,大陆不要让连战、马英九、宋楚瑜、郑丽文等人忽悠了。他们只想两岸维持和平,从不谈统一,拖延时间,多赚点大陆钱。我们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陆领导人必须解决台湾回归问题,不能再拖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大陆对台湾事务一直强调“和平统一”,这当然没错,但问题是,对岸那些自称“亲中”的人,并没有真正把“统一”放在心里。 他们更像是把这四个字当成一个工具,用来稳大陆、骗选票、换资源。他们要的不是统一的和平,而是“和平地维持分裂”。 就拿马英九来说,他最擅长的就是打“温情牌”。他说要两岸交流,要学生互访,要和平对话,听起来都挺动人。 但你细看他这些年的言论,就会发现他从来没正面承认“统一是目标”,而是反复强调“维持现状”。这四个字表面上是中性,其实非常阴险。 它既让岛内独派觉得“安全”,又让大陆觉得“还有希望”。他就靠这种模糊路线活得很滋润,既不得罪“台独”,也不彻底靠向大陆,一举两得。 再比如连战,当年他来大陆访问,场面热闹非凡,被称为“破冰之旅”。但后来呢?他回到台湾照样拥抱“九二共识”的模糊版本,从来不推动统一,也不敢推动。 因为在台湾社会,谁敢喊“统一”,选票立刻蒸发。于是这些人就成了“专业维和队”,嘴上说和平,心里打算盘。 他们知道大陆希望“和平统一”,所以就利用这一点,营造出一种“我们是善意的、我们愿意交流”的假象,来换取经济利益和政治资源。 郭正亮说得直白,他们不是统派,是拖派。所谓的“和平派”,实质上是用“时间换利益”的政治投机者。 他们的策略很清楚,不激怒大陆,也不刺激独派,反正只要维持模糊,钱照赚、话权照拿。大陆越温柔,他们越淡定;大陆越有耐心,他们越从容。 这种策略说白了,就是一种“战略麻醉”。他们用和平谈判的姿态麻痹大陆,让大陆误以为“统派还有希望”,从而放松施压,继续“等一等,看一看”。 可现实是,台湾社会正在一步步远离统一,年轻一代对大陆越来越陌生,媒体话语被美日舆论占领,“中国认同”越来越被边缘化。而这些政客,却在用“交流”、“和平”、“对话”的糖衣,把这种疏离包装成一种“理性选择”。 所以郭正亮才会警告,不要再被这些人牵着鼻子走了。大陆要的是“统一后的和平”,不是“用和平当借口的不统一”。 真正的和平从来都不是回避矛盾,而是解决矛盾。你不谈统一、不承认统一、不为统一铺路,这种“和平”只是拖延的假象。历史问题拖得越久,成本越高,风险越大。 回看上世纪五十年代,大陆那一代领导人是有魄力、有担当的。他们明白,国家分裂不是政治游戏,而是民族伤口。那一代人虽然条件艰难,但始终把“台湾回归”视为历史使命。 今天,我们的综合国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台湾问题上,反而被这些政客绕进了“谈而不决、拖而不统”的泥潭里。 现在台湾那边一提“统一”,就立刻打出“战争恐惧牌”:他们说“统一就等于开战”,“我们只要和平,不要战争”。这就是典型的心理操控。 大陆一动手,他们就说你“武统”;你不动手,他们就继续“骗统”。在这种循环里,大陆既被道德绑架,又被情绪消耗。而他们,只要维持现状,就能继续收大陆的红利、拿美国的保护、吃两头的甜头。 但这个世界哪有永远的现状?“维持现状”本身就是一种幻觉。随着美国不断插手台湾事务,岛内的“反中化”越来越明显,两岸已经不再是“谁也不动”的静态平衡,而是被一点点推向危险边缘。所谓的“和平派”,其实正是加速这场滑向对抗的幕后推手。 郭正亮的提醒,其实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警钟。他看得很清楚,大陆再一味温和下去,就等于在帮台湾的拖派赢时间。要知道,时间对大陆不见得是朋友,对台湾政客却是财富。 只要不统一,他们就能继续活在模糊的政治生态里,既能捞选票,又能搞形象,还能享受大陆让利的好处。 因此,这场斗争的关键不在于“谁喊和平”,而在于“谁敢解决”。真正的和平从来不是靠妥协换来的,而是靠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行动赢来的。 大陆若想真正掌握主动权,就必须从心理上、战略上跳出对这些政客的幻想。别被“温和派”的笑容迷惑,他们的温和不是善意,而是算计。 历史的路,不能永远绕着走。拖得越久,问题越复杂;让得越多,对方越胆大。统一从来不是谁的恩赐,而是民族的责任。 现在是时候重新回到那个最根本的问题上,我们要什么样的和平?是统一之后的长久安定,还是被欺骗之后的短暂沉默? 两岸之间的最大障碍,不是那些高喊“台独”的人,而是那些打着“和平”旗号、实则阻止统一的“假统派”。他们才是最危险的“麻醉剂”,让大陆陷入等待,让统一变成口号。 历史不会永远等人。该清醒的时候,就该出手;该表态的时候,就别再绕圈子。真正的和平,不是靠幻想维持,而是靠行动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