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托尔马乔夫明确宣布:俄罗斯全年征兵制法案通过了,2026年1月1日开始执行。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是俄罗斯为打持久战做的大动作。
原来俄罗斯征兵都是春秋两季集中搞,部队缺人时往往得等下一个征兵季,现在改成全年征兵,注册工作天天能办,春秋两季再集中把新兵送进部队,这样部队缺人了能随时补,再也不会有断档的时候,这就是为持久战量身定做的兵源补给线。
能让俄罗斯下这么大决心改制度,根源还是这三年多的仗打下来,兵力消耗实在顶不住了。
从2022年开打至今,俄罗斯的坦克丢了一万一千多辆,装甲车两万三千多辆,火炮系统更是损失了三万三千多门,飞机直升机丢了上千架,海军舰艇也沉了十多艘。
人员伤亡更吓人,有人算过俄军阵亡士兵已经超过25万,总伤亡快到百万了,相当于打没了好几个精锐师。
现在俄军不得不从仓库里拖出几十年前的老坦克上阵,炮弹都得靠伊朗和朝鲜接济,要是再按以前的季节性征兵,前线缺人时根本补不上,仗根本没法长期打。
更关键的是,之前靠的合同兵制度已经快撑不住了。虽然合同兵月薪能给到21万卢布,是全国平均工资的三倍,击毁一辆西方坦克的奖金够买辆新车,阵亡家属还能拿1450万卢布抚恤金,这些钱在偏远地区能让一个家庭彻底翻身,图瓦、布里亚特这些地方的存款和餐饮业都靠这笔钱带动起来。
但就算给这么多钱,2025年上半年也才招了21万合同兵,而且招募速度越来越慢,成本却越来越高。偏远地区的年轻人快被招空了,布里亚特、达吉斯坦这些地方的伤亡通知书堆成山,再不想办法拓宽兵源渠道,前线迟早要没人可用。
新的全年征兵制还藏着更细致的门道,专门解决“招得到、管得住”的问题。俄罗斯特意搞了电子征兵系统,把户籍、社保这些信息全打通,适龄年轻人在哪工作、住哪都能精准查到,想躲征兵根本没门。
以前季节性征兵时,总有年轻人趁空档期跑路,现在全年都能注册,随时能找上门,这就把兵源的“漏网之鱼”都堵上了。
而且全年征兵能把兵源分散到每个月,不用像以前那样春秋两季集中突击,训练也能更扎实,新兵质量反而有保障,毕竟持久战拼的不是一时的人数,是持续的战斗力。
这背后还有外部局势的倒逼,美国那边已经放出话要给乌克兰“战斧”导弹,这款导弹能打2000公里,精度准到米级,俄罗斯的莫斯科、圣彼得堡这些核心城市,还有76个空军基地都在打击范围内,比之前乌军用的导弹射程远了六倍。
普京都公开警告说报复会是“毁灭性的”,还搞了“三位一体”核演习施压,但常规兵力必须跟上才能稳住战线。要是还按老办法征兵,万一美国真把导弹送过去,俄军根本没足够兵力应对可能的战局升级,全年征兵制就是提前备好“兵力储备粮”。
从经济层面看,这也是为持久战搭好的配套架子。现在俄罗斯国防预算占GDP的8%,2025年上半年军费就花了2万亿卢布,虽然西方制裁厉害,但军工企业24小时开工,反而把失业率降到了2.9%的历史低位。
全年征兵制能让这种“战争经济”持续转起来:军工需要人生产武器,军队需要人上前线,阵亡家属拿抚恤金消费又能带动市场,形成一个循环。
要是没有稳定的兵源,前线打不下去,这个循环就断了,所以征兵制改全年,本质是把军事需求和经济运转绑在一起,为长期战争供血。
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毕竟黄河里的泥沙挖了还会有,俄军的伤亡补了还会增,只要黄土高原在,泥沙就断不了,只要前线还在消耗,兵源就不能停。
现在乌克兰已经搞了十多轮动员,俄罗斯靠全年征兵制能把兵力比维持在5比1以上,这就是持久战最关键的优势。
那些说“打不下去”的人没看到,俄罗斯已经把征兵变成了常态制度,把经济调成了战争模式,从兵源补给到经济支撑,从应对外部威胁到内部管理,每一步都冲着“长期扛”去的。
2026年1月1日法案一执行,俄军就能持续获得兵源,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是真真正正为持久战下的大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