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乌梅为引,改善肠息肉!这个‘小方子’我用了半辈子,成本低、效果好 大家好,

陈玉龙谈养护 2025-10-29 19:02:02

一把乌梅为引,改善肠息肉!这个‘小方子’我用了半辈子,成本低、效果好 大家好,我是中医陈大夫。 每当季节交替,天气变化,门诊里因为肠息肉前来就诊的患者就多了起来: 要么经常腹痛腹胀,要么大便习惯改变,有时便秘有时腹泻,还总感觉排便不尽,有的人甚至大便带血…… 临床坐诊将近 40 年,我见过太多被肠息肉困扰的患者和他们背后焦虑的家庭。 西医对于肠息肉,一般建议手术切除,但不少患者担心手术风险,而且术后也存在复发可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今天我就借着最近接诊的一个病例,跟大伙儿说说中医的治法,我用了半辈子的 “小方子”,简单、便宜,却真帮不少患者减轻了肠息肉带来的困扰。 要是你也有这样的困扰,不妨耐下心听听,说不定能给你点启发。 前些日子,一位 45 岁的上班族李先生来就诊,他一坐下就发愁:“朱医生,您帮帮我,体检查出肠息肉都两年了,时不时腹痛腹胀,大便也不正常,我这心里一直不踏实。” 我仔细询问了他的情况: 1、经常腹痛腹胀,位置不固定,有时隐隐作痛,有时胀痛明显; 2、大便习惯改变,有时几天才一次,有时一天好几次,还总有排不干净的感觉; 3、偶尔大便带血,血量不多,颜色鲜红; 4、面色发黄,没精神,吃饭没胃口,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细弱。 再看他疲惫的神情和发黄的脸色,我心里就有数了 —— 典型的脾虚湿盛,兼有气滞血瘀。 这就如同一条河流,河道既被淤泥(湿邪)堵塞,水流(气机)又不顺畅,还缺乏足够的动力(脾虚),自然没法正常流淌。 于是,我以《济生方》中的参苓白术散为基础,结合他的具体情况,开了这么一个方子:乌梅、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木香、厚朴、少量三棱 (重要提醒: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每个人体质不同,方子需因人而异,千万不可自行照搬) 为啥这么配伍呢? 君药是乌梅,这味药特别擅长收敛息肉,化湿邪,还能健脾,是调理肠息肉的常用药,能清理河道淤泥,增强水流动力; 臣药是党参、山药,党参补中益气,帮乌梅一起健脾益气,改善没精神、没胃口;山药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既补脾胃又助正气,正所谓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佐药用了薏苡仁、木香、厚朴、三棱,薏苡仁利水渗湿,专门针对湿邪重,缓解大便异常;木香、厚朴行气导滞,解决气滞问题,改善腹痛腹胀;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消除瘀血阻滞,帮助缩小息肉; 再配上茯苓、白术健脾祛湿,增强健脾之力;炙甘草调和诸药,同时补中益气。 李先生一开始也怀疑:“就这么几味普通的药,能管用吗?特别是三棱,听说很峻猛。” 我解释说:“三棱虽然破血行气,但我只加了少量,还配了党参、白术等扶正之品,不会过于峻猛伤正。乌梅平和,收敛而不滞,很适合长期调理。” 结果怎么样了? 结果,李先生服用一周后,就反馈:腹痛腹胀轻了点,吃饭也有胃口了;一个疗程结束,大便习惯有所改善,排不干净的感觉减轻了,息肉也有所缩小; 这样前后调理了三个多月,复查时发现肠息肉明显变小。他特意来感谢,说现在腹痛腹胀基本没了,大便也正常了,整个人状态特别好。 你发现了吗? 其实不管是中医说的 “脾虚湿盛、气滞血瘀”,还是西医讲的 “肠息肉”,核心都是身体内部环境失衡,既虚又堵。 而这个方子的思路,不是去临时缓解症状,而是从根本上调理体质,健脾祛湿、行气化瘀,恢复身体的平衡。就像清理河道、顺畅水流,让身体能正常运转,自然不用再担心肠息肉带来的困扰。 当然,我必须实事求是地说,这个小方子对于这种 “脾虚湿盛、气滞血瘀” 类型的肠息肉比较对症。如果是湿热蕴结,表现为肛门灼热、舌苔黄腻,或者肝郁气滞,情绪抑郁、胁肋胀痛,那就不太合适了。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有的可能偏重于脾虚,有的可能偏重于湿盛,有的还夹杂气滞或血瘀,辨证施治才是中医的精髓所在。

0 阅读:38
陈玉龙谈养护

陈玉龙谈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