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花8万,网上搜耗材发现卖1800?这波“医院消费刺客”我服了! 家人们,先问你们个灵魂问题:你有没有过“花钱时像土豪,查完价像冤种”的崩溃瞬间? 我闺蜜上次拔牙,医生说“小问题,两百搞定”,结果麻药一上、钳子一拿,最后账单出来:“拔牙200,消炎棉50,止痛药80,挂号30”,合着拔颗牙花了360,她回家翻外卖软件,发现同款止痛药9.9包邮,当场把缴费单揉成了团。 但要说“冤种天花板”,还得看江苏盐城的黄先生——这人前段时间出了车祸,腿骨折了,在医院躺了几天,手术做完拿到账单,眼睛差点没瞪出来:总费用近8万! 黄先生拿着账单跟看天书似的,逐行扒拉:住院费、手术费、药费……最后目光停在一串“骨科耗材”上:外固定支架、5个骨牵引针、5个针杆夹、3根连接杆,光这堆“小零件”就收了18590元。 他盯着“18590”这串数字,越看越犯嘀咕:这玩意儿是用金子做的?还是镶了钻?咱普通人买根不锈钢晾衣杆才20块,这几根杆儿加几个夹子,怎么就敢卖近两万? 于是黄先生开启了“网购达人模式”——打开购物软件,输上耗材的品牌型号,手指头一点搜索,结果出来的瞬间,他感觉自己的腿又疼了一次:网上同款,一模一样的东西,1800块就能拿下! 18590和1800,差了整整10倍还多!黄先生当时的心情,我猜跟你发现“直播间99元抢的卫衣,隔天看拼多多39.9还包邮”一样:不是心疼钱,是心疼自己这“大冤种”体质啊! 这事一曝光,网友们瞬间炸了锅,评论区里全是“感同身受”的吐槽: 有人说“上次切个阑尾,住院三天花了5000,回家搜手术用的止血钳,淘宝15块一把,我当时就想,早知道自己买把钳子对着镜子切了”; 还有人说“我妈去年做白内障手术,单一个人工晶体就收了8000,后来我在医疗器械店问,同款晶体批发价才1200,合着我们花的钱,一半是给医院当‘跑腿费’了?”; 更有人戳中痛点:“最气的是啥?你以为有医保能报销,结果报销完一算,自己掏的钱还是跟没报销差不多——合着医保报的是‘虚高的水分’,咱掏的还是‘实打实地冤枉钱’?” 其实咱普通人看病,不怕花钱,怕的是“花得不明不白”。就像黄先生这事儿,不是说医院不能赚钱,毕竟医生做手术、护士照顾病人都辛苦,可这耗材从1800涨到18590,中间的差价到底去哪了?是层层代理加价了?还是医院采购流程有猫腻?这些咱都不知道。 咱就想搞明白:为啥网上能买到1800的东西,到了医院就得翻10倍?难道“医院专供”这四个字,比黄金还值钱? 还有更扎心的:现在不少人看病,都得先当回“侦探”——手术前先搜搜耗材价,拿药前先查查医保报销比例,就怕一不小心,就成了“待宰的羔羊”。有个网友说得特实在:“我上次去看牙,医生说要装个‘进口牙冠’,报价6000,我当场说‘我先回家想想’,转头就去医疗器械城问,同款牙冠2800,最后找了个靠谱的诊所装上,省了一半多——不是咱抠,是咱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 黄先生的遭遇,其实是很多人的缩影:谁还没在医院遇到过“消费刺客”呢?可能是一支“进口药膏”,可能是一个“一次性耗材”,明明网上查着很便宜,到了医院就身价暴涨。咱不是反对医疗收费,是希望收费能透明点——至少让咱知道,这钱花在了哪,为啥这么贵。江苏 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