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是寸土寸金吗,可为啥新界还没大规模开发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地方势力太强

康安说历史 2025-10-29 20:47:55

香港不是寸土寸金吗,可为啥新界还没大规模开发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地方势力太强势,连香港政府都管不了。网友们:大陆派几个城管过去就解决了。 这事得从 1972 年港英政府的丁屋政策说起,当时英国人想开发新界,又怕原居民闹事,就抛出个 “橄榄枝”—— 给新界原居民男性 “丁权”,满 18 岁就能建一栋三层村屋。 本是想花钱买太平,没想到给地方势力埋下了根。现在新界戳着四万多栋丁屋,占了私人住宅的近三成,这些房子大多没正规规划,却因为 “丁权” 成了原居民的 “铁饭碗”。 更要命的是,2021 年上诉法庭还裁定,丁权就算带着性别歧视,也是《基本法》第四十条保护的 “合法传统权益”,直接给这特权上了宪法级护身符。有了法律撑腰,地方势力腰杆更硬了,政府想碰这块地?门都没有。 就说那些祖堂地吧,新界散落着 7300 个宗族集体持有的祖堂地,足足 2400 公顷,全是祠堂、农地这些核心地块。按规矩,要动这些地得所有宗族子孙一致同意,可这些后人早散到世界各地,就算找得着,也会为利益吵翻天。 前几年政府想收块祖堂地建学校,找了半年才凑齐八成持份者,最后几个远在英国的后人跳出来反对,这事儿直接黄了,光前期调研就花了几百万。 乡议局还借着这事儿施压,逼着政府放宽政策,说以后七成半同意就能卖地,这根本不是放宽,是给地方势力更大的话语权。 2021 年政府喊出 “北部都会区” 计划,本想造个科创枢纽,解决六万人住房,结果现在成了 “纸上画饼”。问题还是出在土地上,新界那些棕地占了不少好地段,26.8% 用来当仓库,26% 做建筑业,这些老板背后都有乡事派撑腰。 政府要收地,他们就抱团闹,说搬迁没补贴、新地方没配套,其实就是嫌补偿不够。到 2024 年中,五年才计划收回 500 公顷地,这点地连建个社区都不够,更别说造都会区了。 2024/25 年度卖地只拿出 5690 个住宅单位,连年度需求的零头都不到,不是政府不想卖,是根本收不到能开发的地。 地方势力不光在土地上卡脖子,还会玩政治手段。前几年立法会就有过暴力冲击,把新界开发说成 “深圳后花园阴谋”,煽动村民抵制。 有次政府想修条连接新界和九龙的轻轨,本来路线都定了,结果途经的村子乡绅带头拉横幅,说破坏 “风水”,还联合乡议局议员在立法会投反对票,最后政府只能改路线,多花了三亿多,工期拖了两年才通车。这些乡绅平时拿着政府的乡村津贴,转头就跟政府对着干,说白了就是吃定了政府不敢硬来。 可能有人问,政府不能强收吗?还真难。《收回土地条例》看着是 “王炸”,但只要不是全建公屋,就得靠开发商出面。 可开发商也怕地方势力,之前有个地产商想开发元朗一块地,刚圈地就被村民堵门,工地围墙被推倒三次,最后只能赔了几百万 “安抚费” 才进场。 2025 年更惨,好几个中小型开发商因为拿不到地、融资困难直接破产,谁还敢碰新界的硬骨头?就算政府松绑让内地买家买房,1300 亿资金全砸到了启德这些成熟区域,没人敢往新界闯。 新界现在就像被地方势力攥死的 “肥肉”,四万多栋丁屋是他们的底气,7300 块祖堂地是他们的筹码,乡议局和立法会的关系网是他们的保护伞。 政府不是不想开发,是每次动手都被地方势力拽住胳膊,要么法律不允许,要么村民闹翻天,要么议员卡审批,到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那些说 “派城管解决” 的玩笑,其实是大家看着寸土寸金的土地浪费,心里着急。说到底,不是香港缺地,是地方势力太强势,把政府的手捆得太死,这开发的僵局,没那么容易破。

0 阅读:34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