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2006年,江西一女子惨遭车祸,昏迷半个月才醒来,谁料,她竟告诉母亲,将自己从车子里抱出来的,是一位陌生男子,不是消防员! 事故发生时,熊文清正骑着摩托车去接母亲,一辆旅游大巴栽入水沟,车体扭曲变形,39名乘客困在其中。 他目睹惨状,本能地感到害怕,刺鼻的油味与血腥味混杂,让他阵阵恶心,这是普通人在面对灾难时的真实反应。 但熊文清身为现场唯一一个路人,他在短暂的震惊之后,就投入到救援工作当中,事后,巨大的精神冲击让他连续几天无法入睡,为了躲避媒体的追访,他甚至不敢按时回家,在街上闲逛。 然而,在凡人的脆弱之下,是超人的意志在支撑,熊文清曾是省级举重冠军,退役后仍坚持训练,这为他的惊人力量提供了基础,他判断等待消防队会贻误时机,油箱漏油加上高温日晒,随时可能爆炸,必须立刻行动。 他向村民借来一把锄头,撬开变形的车门,随后便徒手掰开、扯断挤压在一起的座椅,从后排开始,他将一个又一个伤者抱出,这是源于责任感的极限爆发,他后来坦言,如果不救人,会良心不安一辈子。 救援持续了数小时,曾是冠军的他也渐渐体力不支,在救最后一名被困者,导游龚海燕时,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 他一边鼓励意识模糊的龚海燕保持清醒,一边用尽全力掰断了死死卡住她的座椅,为她擦去脸上的血迹。 熊文清的行动,是打破现场僵局的催化剂,起初,一些围观者因“沾血不吉利”的迷信思想而犹豫不前。 在他的带动下,先是被救出的轻伤乘客,随后是围观的村民,都纷纷加入了搬开座椅、转移伤员的行列,一场个体救援演变成了集体行动。 伤势最重的龚海燕,在她昏迷前的绝望记忆中,是一个男人的声音在不停鼓励,并告诉她“别的乘客都救出来了”,这个声音,成了她求生欲的支点,是黑暗中的一束光。 救出所有人后,熊文清看到消防员赶到,便骑上摩托车匆匆离开,继续去接他的母亲,龚海燕苏醒后,凭借对那个声音的模糊记忆,坚信是一位无名英雄救了自己,并发起了寻找。 最终,乘客们在媒体的一张照片中找到了线索,画面定格在救援尾声,熊文清为龚海燕挡雨的瞬间。 熊文清的形象是立体的,他的伟大,不在于毫无惧色,而在于他承载着一个普通人的所有恐惧,却扛起了超人的责任。 他用凡人的血肉之躯,改写了几十个家庭的命运,诠释了平凡人性中最不凡的力量。 信息来源:北方网│《只身救27名伤者熊文清心有余悸 回首当时都想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