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凭啥活了300多年?在古代封建王朝中,宋朝被灭国了两次(靖康之耻+崖山之战),以319年国祚稳居前列。之所以如此长寿,关键在于宋朝的“人味”,对百姓很尊重。 皇家藏书馆每年会开放一两天。平民能进去翻书,打破了只有上层才能接触知识的规矩。 春天里,皇家园林会开放半个月。普通百姓花点钱就能进去看景。 更难得的是皇帝能克制自己。宋仁宗时,大臣提议拆老百姓的房子来扩建皇宫。宋仁宗担心影响百姓生活,坚决不同意。 整个宋朝,皇宫规模远比不上汉唐明清。但这正显出“百姓更重要”的底色。 除此以外,宋朝建了一套帮人从生到死的救济体系。 居养院收无儿无女的老人。安济坊治没依靠的残疾人。慈幼局养孤儿。漏泽园专门埋没人认领的尸骨。 城市里还有最早的专业消防队,叫“潜火队”。街上到处有治安岗亭,叫“巡铺”。这些让百姓生活多了份安稳。 它打破了唐代以来的里坊制度。默许百姓在坊墙上打洞开店,沿着街道摆摊。“侵街”慢慢成了正常现象。 并催出了发达的手工业和服务业。汴梁街头不光有早市夜市、各种商铺,还出现了像奶茶一样的“甘草冰雪凉水”。 热闹的市井经济,吸纳了很多没地的农民。他们能在城市里谋生,这也是宋朝很少发生大规模民变的重要原因。 民生宽松让商品经济变得特别繁荣。 开封是运河的重要节点,“四水贯都”造就了“八方来凑,各国都通”的盛况。 运河上运粮运货的船不断,带来了粮食和物资,也带来了各地商人。 大相国寺每个月办8次“万姓交易”。当官的、老百姓、读书人都能参加。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就常来这儿挑金石藏品。 海上丝绸之路也越来越兴旺。印度的香料、西亚的玻璃器等外国货,通过港口进到市场里。这能看出当时商贸多活跃。 到徽宗朝时,宋朝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高,财政收入在历代里也靠前。 它不像有些王朝,为了修长城、建宫殿就拼命收钱。更不会为了面子工程牺牲百姓生活。 就算和辽、金签了和约要交岁币,也没因此过度压榨百姓。而是靠繁荣的贸易补上开支。 看历史就知道,王朝的兴与衰,常常和民生有关。 宋朝能长久,不是因为军事强、地盘大,而是给百姓留够了生路和尊严。 这种藏在细节里的“人味”,支撑着这个文化强、军事弱的王朝,在历史里走了三百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