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退休回农村老家 3 个多月了,正从正处级干部慢慢适应村民生活,中午会拿马扎和乡亲们晒太阳,却没让自己闲着。 那天中午跟张大爷、李婶他们在村口老槐树下坐着,张大爷叹着气拍大腿,说自家二亩麦子快渴死了,村东头的灌溉渠堵了大半个月,水根本流不过来。李婶也跟着搭话,说她家菜园子的菜都蔫了,去村支书家说了两回,支书只说没人手也没经费,让再等等。我听着没多搭话,心里却记着这事 —— 以前在单位管过民生项目,这点事不该卡这么久。 下午我没回家,直接往村东头的灌溉渠走。没走多远就看见渠边堆着不少垃圾,塑料袋、烂树枝子混着淤泥,把渠口堵得只剩个小缝。再往里面走,渠底的淤泥都快没过脚踝,有的地方还长了野草,水根本没法顺顺当当地流。我蹲下来摸了摸淤泥,不算硬,就是量多,要是能组织人清一清,再把渠边的垃圾运走,应该就能通。 第二天一早我先去找村支书,支书姓王,比我小几岁,见我来赶紧递烟。我没接烟,直接说灌溉渠的事。王支书搓着手说:“老领导,不是我不想管,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小孩,没人能干重活。镇里申请经费也得等流程,我实在没办法。” 我听着点点头,没怪他 —— 农村的情况我清楚,确实缺人。我跟他说:“经费的事我来问问,人手方面,咱们挨家挨户叫叫,愿意来的按天给点补贴,我再联系以前的老同事,看看能不能借点工具。” 王支书一听眼睛亮了,赶紧说:“要是老领导能帮忙,那肯定能成!” 我当天就给以前认识的镇水利站站长打了电话,站长听说是我,又知道是村民的急事,说能先调两把铁锹、三辆手推车过来,经费方面他也帮忙加急报上去。挂了电话我跟王支书分头行动,他去村西头叫人,我去村东头挨家敲门。 一开始还真有人犹豫,张大爷说自己腰不好,怕扛不动东西。我跟他说:“不用你扛重的,你帮着递递工具、看看水情就行,补贴照样给。” 李婶也说家里得做饭,我跟她说:“咱们分两拨,上午干俩小时,下午干俩小时,不耽误你做饭。” 没想到一招呼,居然来了二十多个人,有老人也有几个留守的中年人,还有两个放暑假的学生娃说要帮忙捡垃圾。 第二天一早工具就送来了,我跟大家一起动手。我没站旁边指挥,直接脱了鞋下渠清淤泥,淤泥沾在裤腿上凉飕飕的,没一会儿手上就磨出了泡。张大爷见我都下渠了,也找了个小铲子帮着扒垃圾;李婶拎着水壶,时不时给大家递水。干到中午的时候,渠口的垃圾清得差不多了,渠底的淤泥也清出了一条道。下午接着干,有个中年汉子说他家有拖拉机,能帮忙拉垃圾,直接把渠边的垃圾一趟趟运到镇上的垃圾站。 干了两天,灌溉渠终于通了。那天下午我们把最后一堆淤泥清走,王支书打开上游的水闸,看着清水顺着渠慢慢流下来,张大爷激动得直拍手,李婶还摘了自家种的黄瓜给大家吃。村里有人拍了视频发在村民群里,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在群里点赞,说 “还是老领导靠谱”。 后来镇里的补贴也批下来了,虽然不多,但每个人都拿到了应得的钱。张大爷特意把我拉到他家,给我装了一袋子新收的麦子,说:“老领导,这麦子是用渠里的水浇的,你必须收下。” 我没推辞,收下了麦子 —— 这不是一袋麦子,是乡亲们的心意。 现在每天中午还是跟乡亲们在老槐树下晒太阳,不过聊的话题不一样了 —— 有人说要在渠边种点树,有人说想搞个小菜园合作社。我听着他们聊,偶尔帮着出出主意,比在单位开会还踏实。以前总担心退休后没事干,现在才知道,能为乡亲们办点实事,比啥都强
我退休回农村老家3个多月了,正从正处级干部慢慢适应村民生活,中午会拿马扎和乡
外向圆月
2025-10-30 03:34:35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