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此刻,医生那句 “概率不小”,像根撬棍,把藏在心底的那点念想撬了出来。 我攥着病历本走出诊室,手心的汗把纸边浸得发皱。走廊里的消毒水味比平时冲得多,来往的人脚步匆匆,没一个像我这样,走三步就得停下喘口气。那点念想其实早就在了 —— 自从妈去年开始喊胃疼,我就总怀疑不是普通胃炎,但之前去社区医院,医生扫了眼胃镜报告就说 “没事,吃点药就行”,妈也跟着劝我 “别瞎花钱做多余检查”,我就把那点怀疑压下去了。现在专家这句 “概率不小”,直接把那层压着的东西掀了,心里跟翻了锅似的,满是后怕。 回家路上我没敢给妈打电话,怕一开口声音抖。开门的时候,妈正系着围裙在厨房炖排骨,听见动静回头笑:“今天怎么回这么早?汤再等十分钟就好。” 我盯着她鬓角新冒的白头发,突然说不出话 —— 她这半年瘦了不少,我之前还以为是跳广场舞累的,现在想想,说不定是疼得没胃口吃不下饭。 晚上等妈睡了,我翻出她去年的病历本,在台灯下一页页看。社区医院的胃镜报告里,有一行小字写着 “胃窦部黏膜轻度异型增生”,当时医生没圈出来,我也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就没当回事。现在拿着手机查,越看心越沉 —— 这词后面跟着的,全是 “需警惕癌变风险”“建议进一步活检” 的提醒。合着去年就有信号了,就因为那个医生没当回事,我们愣是拖了快一年。 第二天我揣着旧报告去了社区医院,找当时给妈看病的王医生。他正趴在桌上写东西,抬头看见我,皱了皱眉:“又怎么了?不是说过没事吗?” 我把报告拍在桌上,指着那行字问:“这异型增生是什么意思?你当时怎么不跟我们说要做活检?” 他扫了眼报告,语气挺不耐烦:“那时候看黏膜情况还行,这点增生很多人都有,没必要大惊小怪。”“没必要?” 我声音忍不住提了点,“现在大医院专家说癌变概率不小,你说没必要?” 周围看病的人都看过来,他脸有点挂不住,站起来说:“你别在这吵,有问题去医务处说。” 去医务处更气人,接待的人拿过报告看了半天,说 “医生诊断有自主判断权,当时没建议活检也合理”,让我 “要么再找专家复核,要么就走医疗鉴定”。我捏着拳头出来,站在医院门口的台阶上,风一吹脑子倒清醒了 —— 跟他们掰扯没用,先把妈的病弄清楚才最重要。 我托同学找了市三甲医院的消化科主任,提前一周就去排队挂号。见着主任的时候,我把新旧两份报告都递过去,手还在抖。主任看得慢,边看边问妈平时的症状:“疼的时候是刺痛还是钝痛?晚上会不会疼醒?” 我一一答了,他放下报告说:“去年这情况确实该做活检,现在先重新做个胃镜,看看情况。” 胃镜结果出来那天,我在外面等了四十多分钟,每一秒都跟熬着似的。主任出来的时候,脸上没什么表情,我心一下子沉到谷底。结果他说:“早期胃癌,不过发现得还算及时,肿瘤没扩散,做个微创手术就能切干净,术后恢复好的话,不影响正常生活。” 我愣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眼泪一下子就掉了 —— 不是怕的,是松了口气,跟捡回条命似的。 安排手术的时候,我又去了趟社区医院。这次我把三甲医院的诊断报告和手术通知单都带上了,直接找医务处。接待的人看了报告,没再像上次那样敷衍,赶紧给王医生打电话叫过来。王医生看见单子,脸白了半截,支支吾吾说:“当时确实是我没注意,没想到会这么严重……” 医务处的人跟我道歉,说会内部处理王医生,还主动提出承担一部分检查费用。我没跟他们多计较,只要妈能好,别的都不重要。 妈手术很成功,住院那几天,我天天在病房陪她。她醒了就笑:“早知道这么点事,当初就听你的去大医院了。” 我握着她的手,也笑:“现在知道也不晚,以后咱们年年都做体检,有一点不对劲就去查。” 窗外的阳光照进来,落在妈盖的白被子上,暖烘烘的。我想起医生那句 “概率不小”,要是当时我没把那点念想揪出来,要是还像去年那样稀里糊涂,后果真不敢想。现在好了,妈能好好的,比什么都强
可此刻,医生那句“概率不小”,像根撬棍,把藏在心底的那点念想撬了出来。 我攥着
外向圆月
2025-10-30 06:34:33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