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有人举报左宗棠受贿,慈禧派人暗中调查,结果发现他真收了100万两白银

尔说娱乐 2025-10-30 10:51:51

1875年,有人举报左宗棠受贿,慈禧派人暗中调查,结果发现他真收了100万两白银。慈禧沉思良久,下令:之后三十年谁都不准参左宗棠。 主要信源:(趣历史网——慈禧下令不准弹劾左宗棠,为何还敢有人弹劾?) 光绪元年的一个冬夜,紫禁城里的烛火摇曳不定。 慈禧太后端坐在养心殿内,手中捏着一封密奏,眉头紧锁。 奏折上白纸黑字地指控陕甘总督左宗棠收受百万两白银的贿赂。 殿外的北风呼啸着,卷起阵阵雪花,打在窗棂上沙沙作响。 "小李子,"慈禧缓缓开口,"你去查查,左宗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此刻,远在西北军营的左宗棠,正就着一盏油灯批阅公文。 营帐里寒气逼人,他裹了裹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棉袍,手中的毛笔在奏折上稳健地移动着。 案头放着一碗已经凉透的稀粥,这是他今晚的晚饭。 调查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当钦差大臣将查账的结果呈报给慈禧时,这位见多识广的太后也禁不住露出惊讶的神色。 账目显示,左宗棠不仅没有贪污,反而时常自掏腰包填补军饷的缺口。 慈禧也很惊讶,随即下达“三十年不许弹劾左宗棠”的懿旨。 左宗棠的清廉,源于他早年的贫寒经历。 湖南湘阴的一个小村庄里,少年左宗棠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步行十里山路去私塾求学。 破旧的书包里除了书本,还有母亲悄悄塞进去的一个窝窝头,这就是他一天的干粮。 夜晚,他借着灶膛里微弱的火光读书,常常读到深夜。 这样的成长环境,塑造了左宗棠独特的性格。 即便后来官至总督,他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习惯。 在兰州总督府,他的住所陈设简陋,最值钱的物件恐怕就是那一屋子藏书。 厨房里从不准备山珍海味,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有时就是一碟咸菜、一碗白粥。 但对于需要帮助的人,左宗棠却异常慷慨。 有个老部下战死沙场,留下孤儿寡母生活困顿,左宗棠不仅出资安葬,还每月从自己的俸禄中拨出银两接济其家人。 在西北赈灾时,他看到灾民衣不蔽体,立即下令开仓放粮,还把自己的俸禄也捐了出来。 收复新疆是左宗棠一生中最辉煌的篇章。 当时朝廷财政拮据,拨付的军费远远不够。 左宗棠四处筹措,甚至不惜向商人胡雪岩借贷。 在出征前的誓师大会上,他当着全军将士的面立下誓言: "不收复新疆,誓不生还!" 这场战役打得异常艰苦。沙漠中风沙肆虐,水源奇缺。 左宗棠与士兵同甘共苦,经常把自己的饮水分给伤兵。 有一次,他在巡视前线时遭遇暴风雪,冻得双手发紫,却把唯一的皮袄给了一个受伤的小兵。 战后,左宗棠没有居功自傲,反而更加勤勉政务。 他在新疆兴修水利,鼓励农耕,推广教育。当地百姓感念他的恩德,亲切地称他为"左公"。 晚年左宗棠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他依然坚持工作。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把儿子叫到床前,交代后事。 令人唏嘘的是,这位位极人臣的重臣,留给子孙的遗产寥寥无几。 朝廷派人清点他的家产时,发现除了几处祖传的房产,就只有两万多两白银的积蓄。 慈禧太后得知这个结果后,沉默了良久。 她想起多年前那场关于左宗棠贪污的指控,不禁感慨万千。 最终,她下旨厚葬左宗棠,并亲自为他拟定谥号"文忠"。 左宗棠去世的消息传开后,西北百姓自发戴孝哀悼。 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人们种植柳树以纪念这位清廉的官员。 这些柳树后来被称为"左公柳",至今仍在西北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左宗棠的一生,就像西北荒漠中的胡杨树,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生长,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富贵不在于积累了多少财富,而在于留下了怎样的名声。 在物欲横流的晚清官场,左宗棠如同一股清流,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清白做人,踏实做事"。 如今,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左宗棠的形象依然清晰可见: 一个在油灯下批阅公文的身影,一件洗得发白的官服,一碗凉透的稀粥。 这些平凡的细节,恰恰见证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69

评论列表

远行的过客

远行的过客

2
2025-10-30 11:22

三年不参左,小编好好学习下历史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