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媒体人陈凤馨表示,按照民调来看,70%以上的台湾地区民众是接受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的,可是对于统一这件事,真正的疑虑是在于制度的不同,担心生活方式会出现剧烈的改变。所以现在大陆是去强调生活方式不变,但她还是比较相信民间交流。 先说说这“70%以上的台湾地区民众接受自己是中华民族一份子”的事。这可不是随便说说,有民调数据在那儿摆着呢。这说明啥?说明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文化同源,这是刻在骨子里的认同感,不是谁想抹就能抹掉的。 就像咱们过年吃饺子、中秋赏月,这些习俗在台湾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从文化认同上讲,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这是基础,也是共识。 可为啥一说到统一,有些人就犹豫了呢?陈凤馨说,主要担心的是制度不同,怕生活方式会变。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台湾现在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和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确实有差异。 这种差异,就像两个人生活习惯不同,一个爱吃辣,一个爱吃甜,突然要一起过日子,难免会担心能不能合得来。 但咱们得明白,制度差异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你看香港、澳门,回归后实行“一国两制”,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现在发展得都挺好。香港还是国际金融中心,澳门旅游也红红火火。这说明啥?说明“一国两制”是行得通的,既能保证国家主权统一,又能照顾到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 那为啥台湾有些人还是担心呢?说白了,还是对“一国两制”了解不够,或者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给误导了。 他们可能觉得,统一后台湾就得完全照搬大陆的制度,生活方式也得跟着变。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大陆方面早就说了,统一后台湾可以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受高度自治。这可不是说说而已,是有法律保障的。 再说说这生活方式的事,陈凤馨说她相信民间交流,这话说得在理。两岸民间交流,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纽带,把两岸同胞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你看,现在两岸经贸往来多密切啊,台湾的水果、农产品在大陆卖得可火了,大陆的游客也喜欢去台湾旅游,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增进了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而且,这种交流还体现在文化上。你看,两岸的影视剧、音乐、书籍,经常互相交流、互相借鉴。 很多台湾的艺人、作家在大陆都有很多粉丝,大陆的文化产品也在台湾很受欢迎。这种文化的交流,让两岸同胞更加了解彼此,也更加珍惜这份文化同源的情谊。 更重要的是,民间交流还能让台湾同胞看到大陆的发展变化。以前,有些台湾同胞对大陆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觉得大陆落后、贫穷。可现在呢?大陆的发展日新月异,高铁、5G、电子商务,这些可都是世界领先的。台湾同胞来大陆走走看看,就会发现,原来大陆已经这么发达了,生活在这里也很方便、很舒适。这种直观的感受,比任何宣传都更有说服力。 当然,咱们也得承认,两岸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分歧和差异。这些分歧和差异,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但咱们不能因为存在分歧就否定统一的可能性,更不能因为担心生活方式改变就拒绝统一。毕竟,统一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这是任何力量都无法割断的。 而且,统一对台湾来说,也是好事。你想啊,统一后台湾就能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享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政策红利。大陆的市场这么大,台湾的产品、服务在这里肯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再说,统一后台湾的安全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现在国际形势这么复杂,台湾作为一个岛屿,单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应对各种挑战的。只有统一了,才能更好地维护台湾同胞的生命财产安全。 所以啊,咱们得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因为一时的疑虑就否定统一的前景。两岸同胞应该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大陆方面也会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统一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就像陈凤馨说的,民间交流很重要,咱们得把这条纽带越织越密,让两岸同胞的心越靠越近。 最后,咱们也得说说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制造两岸对立、破坏两岸关系。他们的话,咱们可不能听、不能信。 咱们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感受。两岸同胞都是一家人,咱们应该携手共进、共创未来,而不是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给利用了。 总之,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咱们得用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这个问题,既要看到分歧和差异,也要看到共识和共同利益。只有这样,咱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实现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