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心态还是没有摆正。这两天在英国访问的苏林,在牛津大学发表了一个演讲。说世界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10-30 19:53:14

越南的心态还是没有摆正。这两天在英国访问的苏林,在牛津大学发表了一个演讲。说世界的关键不在你站在哪一边,而在如何站稳。强调越南是独立自主国家,不是大国附庸。问题的关键是,你越南家的经济体系,在供应链是就是高度依附于中国的啊。当然,其市场则是高度依附于美国。脱离这个经济现实,而空谈独立是毫无意义的。 越南作为东南亚新兴经济体,近年来增长势头强劲,2024年GDP增速达到6.5%以上,主要得益于制造业出口的拉动。但这种增长模式高度依赖外部市场和供应链,形成一种脆弱的平衡。北方邻国提供大量中间产品,占越南进口总额的近40%,包括电子元件和纺织原料。这些输入直接支撑胡志明市和河内周边的工业园区,年进口额超过1200亿美元。如果供应链中断,工厂停摆的风险将迅速放大。另一方面,对美出口已成为支柱,2024年顺差规模高达1235亿美元,占总出口的29%。纺织品、鞋类和电子产品源源不断运往美国港口,推动就业和外汇储备增长。这种双重结构让越南在全球分工中游刃有余,却也暴露了战略被动性。脱离这些现实,单纯强调自主,只会让政策空转,难以落地。 苏林在牛津大学的演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2024年10月,他作为越南共产党中央总书记,率团访问英国,旨在深化与欧方的教育和科技合作。演讲中,他直言全球事务的核心在于稳固立足点,而非匆忙归队。这番表述,呼应了越南一贯的外交原则:独立自主,不依附任何大国。越南视自身为区域和平的推动者,坚持多边主义路径,避免卷入大国对抗。苏林还提出越南与英国的合作应转向务实、可衡量的模式,涵盖绿色能源和数字经济等领域。这不仅是对英方的橄榄枝,也是在国际舞台上重申越南的定位。但演讲虽获听众认可,却忽略了经济层面的紧箍咒。越南的制造业崛起,本就源于中美贸易战的分流效应,许多企业从中国转移生产线,却仍需依赖上游供给。空谈站稳,而不触及这些链条,难免流于形式。 经济数据的冷峻现实,进一步凸显越南的困境。2024年,中越贸易总额突破20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越南最大进口来源国,提供半数以上的原材料和机械设备。越南电子产业中,智能手机组装环节的芯片和显示屏,多从广东和上海运来,日均货运量达数万吨。这让越南在供应链中处于下游位置,议价能力有限。一旦中国调整出口管制,如稀土元素或关键矿产,越南工厂的成本将飙升。反观市场端,对美出口占比近30%,2024年电子产品出口额达500亿美元以上。美国作为最大消费国,其关税政策直接影响越南的竞争力。2024年,美国对越南部分商品加征关税,税率达25%,虽未全面升级,但已导致出口订单下滑5%。 几个月前,越南总理范明政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也谈及全球贸易的相互依存性。他指出,出口离不开采购方的支持,否则链条断裂将波及各方。这番话表面中性,实则暗合美国视角:作为世界最大买家,美国拥有杠杆影响力。范明政强调越南对北方邻国的贸易顺差超1000亿美元,暗示其组装产能不可或缺。但这种表述,忽略了逆差的另一面:越南对中国的依赖远超顺差价值。2024年,中越贸易逆差达600亿美元,主要因进口中间品。这反映出越南经济结构的深层问题:出口导向型增长,易受外部波动冲击。达沃斯场合虽是国际平台,但越南的表态仍透露出两头下注的意图。在中美关税战升级的2025年,这种策略的空间正被压缩。 高铁合作谈判,更是越南心态的缩影。越南长期盼望引入高铁技术,提升北部至南部的运输效率,缓解公路拥堵。2024年4月,越南政府宣布启动两条高铁线路规划,总投资超500亿美元。其中,北部线路拟与中国合作,连接河内至中越边境。11月,越南国会批准一项80亿美元铁路项目,利用中国贷款和技术。但谈判过程曲折,越南官员反复强调需低息资金和技术转让,确保本土化运营。中国方面虽签署信号通信协议,却坚持对等原则,不愿无条件让步。相比之下,中国首个海外高铁项目落户印尼雅加达至万隆,投资200亿美元,当地政府早早表态全盘接受。越南的姿态虽高,却忽略了合作的前提:互信基础。2024年底,中越铁路协议虽签,但细节磋商仍拖沓,这暴露了越南在基础设施领域的瓶颈:资金和技术双缺,无法单干。 当前国际格局下,越南的战略模糊面临考验。2025年,中美贸易摩擦延续,美国推动“友岸外包”,鼓励企业从越南采购,却附加反倾销条款。中国则加强“一带一路”沿线投资,铁路和港口项目覆盖东南亚。越南夹在中间,2025年4月签署中越铁路伙伴协议,同时深化与美贸易协定,试图两头兼顾。但这种平衡成本高企:供应链风险上升,2025年上半年越南进口成本增10%。出口市场波动,也让中小企业订单减少15%。专家分析,越南若不早日明确阵营,将成全球贸易的“游民”,难获稳定投资。

0 阅读:0
冰淇淋不及千金

冰淇淋不及千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