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出中国:印度阿三地铁内手抓饭惹众怒 10月25日早高峰,深圳地铁的一节车厢里上演了一幕令人不适的场景。两名印度乘客在拥挤的车厢中打开餐盒,以手抓方式享用咖喱米饭与馕饼,金黄的饭粒与饼屑散落座位,浓郁的气味在密闭空间中弥漫。 有热心乘客用英语善意提醒地铁内禁止进食,不料两人或佯装不解,或置之不理。更令人诟病的是,其中一人的咖喱汁不慎溅到邻座乘客的裤子上,他们却毫无歉意,依旧自顾自进食,下车时留下满是残渣的座位,让后续乘客无从下坐。 这一幕引发了网友热议。10月27日,深圳地铁官方回应称已妥善处理此事,明确表示“对所有乘客一视同仁,不会因外籍身份网开一面”。同时解释,事发时安全员正在其他车厢巡查,未能及时发现,后续将强化车厢管理与人员培训,并发布专项通告规范乘车行为。 事实上,手抓饭作为印度传统饮食文化,确实值得尊重与理解。不同民族的饮食习俗背后,是各自独特的历史与文化积淀,这本该是多元世界的魅力所在。但文化表达从来都不是无边界的自由,公共空间的秩序需要所有使用者共同维护。 地铁作为人员密集的密闭场所,进食不仅会产生异味、垃圾影响他人体验,食物碎屑还可能引来虫害,汤汁洒落更易导致乘客滑倒,存在明显安全隐患。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乘客,进入公共空间都应遵守统一的规则,这不是对文化的否定,而是对他人权益的尊重。 在国际化进程加速的今天,类似的文化碰撞或许会越来越多。我们既需要保持包容的心态,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也不能忽视公共秩序的底线。外籍人士来到中国,应主动了解并遵守当地公共规则;而我们在维护秩序的同时,也可通过更温和的方式做好规则科普。 这场地铁手抓饭风波,更像是一次提醒:文化尊重与公共秩序并非对立关系。唯有在尊重彼此文化的基础上,共同恪守公共空间的行为准则,才能让多元文化在和谐共处中绽放光彩,这也是每个公民在全球化时代应有的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