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起,中国正式升级对荷兰的稀土出口管控,新规作出明确界定:含中国来源稀土

不简单的幸福 2025-10-31 07:33:54

12月1日起,中国正式升级对荷兰的稀土出口管控,新规作出明确界定:含中国来源稀土成分≥0.1%的光刻机类货物,无论产地与中转路径,均需向中方申请出口许可,并详细报备用途、用量及终端客户信息。 针对14纳米逻辑芯片、14纳米或256层以上存储芯片的生产与测试设备,连同相关配套材料,出口一律实行逐案审批,没有任何模糊操作的空间。 稀土并非普通“泥土”,而是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凭借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高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尤其在磁性、光学、催化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荷兰国宝级企业ASML的EUV光刻机,堪称全球科技的顶尖产物,却偏偏离不了中国稀土的支撑——镜头抛光必须依赖中国高纯度铈基材料,才能达到纳米级的精度要求。 电机中搭载的稀土磁体,单台用量就超过10公斤,占整个电机成本的三成以上,少了这关键材料,光刻机的核心性能便无从谈起。荷兰此前的一系列操作,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今年9月,荷兰突然宣布DUV浸没式光刻机出口需获得特别批准,明眼人都能看穿这是针对性极强的技术封锁。更令人不齿的是,9月底荷兰以莫须有的“国家安全”为由,冻结了中国闻泰科技控股的安世半导体资产。 甚至暂停中方高管的相关权力,这般行径与变相没收无异。刚在芯片设备领域举起“卡脖子”的刀,转头就被中国捏住稀土这个“命门”,这般前后矛盾的操作,难怪会陷入被动局面。 新规中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当属“0.1%红线”的设定,这一招直接堵死了所有绕道规避的可能。以往有些国家还想耍小聪明,把中国稀土运到第三国简单加工,换个包装就当成非中国来源产品转卖给荷兰,以为能瞒天过海。 如今这招彻底失灵,无论经过多少道加工工序、转手多少次,只要产品中中国来源的稀土成分超过0.1%,就必须先拿到中国的出口许可证。这就像一块进口点心,哪怕里面只含有0.1%的中国原料,想要转销他国都得提前报备,管控精度细到骨子里,让任何投机取巧的行为都无处遁形。 ASML此刻恐怕早已追悔莫及。这家全球光刻机巨头,每年从中国进口的稀土化合物,占到中国全球出口总量的26.4%,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可见一斑。 EUV光刻机作为其核心产品,不仅镜头和电机离不开中国稀土,诸多精密组件的制造也需要稀土材料的支撑。一旦无法获得中方出口许可,光刻机的良品率将大幅下降,甚至可能面临产能不足的困境,其全球市场地位也将岌岌可危。 要知道,中国大陆是ASML的第三大市场,占据其积压订单的20%,真要是彻底闹僵,损失的可是真金白银的营收,这对企业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荷兰的任性之举,还牵连了整个欧盟的产业链。稀土在现代工业中应用广泛,汽车、国防、航空航天、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都离不开它,而欧盟90%以上的稀土磁铁都依赖中国进口。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已经率先敲响警钟,公开警告若稀土供应链受阻,欧洲部分车企将不得不调整生产计划,严重时甚至会面临停产风险。汽车产业作为欧洲的支柱产业之一,一旦陷入停滞,引发的连锁反应将难以估量,这恐怕是荷兰当初决策时未曾预料到的后果。 中方实施稀土出口管控,完全是合理合法的举措。稀土相关物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依法对其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产业利益,并非针对特定国家的贸易制裁。 反观荷兰,一边享受着中国稀土带来的产业红利,一边却在芯片设备领域对中国设置不合理限制,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法,本身就违背了公平贸易的原则。 这场稀土与芯片的博弈,也给全球产业链敲响了警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依赖各国的互利共赢,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行径都只会害人害己。 荷兰想要在芯片设备领域保持优势,却忽视自身对中国稀土的高度依赖,这种失衡的产业格局本就难以长久。而中国通过稀土管控展现出的战略定力,也让世界看到了掌握核心资源的重要性。 说到底,贸易合作的基础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荷兰若想摆脱当前的被动局面,唯有摒弃零和博弈的思维,停止在芯片设备领域的不合理限制,回到公平合作的轨道上来。 中国的稀土出口管控并非关门谢客,而是对不合理贸易行为的正当回应,只要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中方始终愿意与各国开展稀土领域的合法合规合作。 全球产业链的稳定发展,需要各国共同维护,任何试图破坏这种平衡的行为,最终都将自食恶果。这波稀土管控的精准反制,不仅让荷兰认清了现实,也为全球贸易博弈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0 阅读:47
不简单的幸福

不简单的幸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