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打包票,不仅陈芋汐没想到,就连陈若琳恐怕也没有料到,全红婵半年未赛竟冲十五运

福星徠说事 2025-10-31 09:00:11

我敢打包票,不仅陈芋汐没想到,就连陈若琳恐怕也没有料到,全红婵半年未赛竟冲十五运3个项目!   熟悉跳水圈的朋友都清楚,从2025年5月北京世界泳联世界杯超级总决赛结束后,全红婵就彻底开启了“隐身模式”。   原本大家以为这只是她常规的赛后调整,毕竟刚在巴黎奥运会上以17岁131天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最年轻的三金王,高强度的赛事连轴转确实需要休整。   可谁也没想到,她这一“藏”就是半年,期间不仅缺席了全国跳水冠军赛、新加坡游泳世锦赛等重要赛事,就连训练动态都捂得严严实实,偶尔流出的片段也只是模糊的身影,网友们纷纷猜测她是不是在攻克高难度动作,或是还在适应发育期的身体变化。   就在距离十五运开赛不足半月的10月30日,全红婵身着红色战衣与广东队队友集结广州的画面突然曝光,直接点燃全网热度。   而更让人震惊的是,十五运跳水项目报名名单显示,这位半年未登赛场的天才少女,竟然一口气报名了女子团体、双人10米台、单人10米台三个项目!   本届十五运由广东、香港、澳门共同承办,跳水赛事将于11月2日至11日在广州奥体中心举行,全红婵的赛程堪称“魔鬼级别”:11月2日上午先战团体10米台,晚上紧接着比团体双人10米台决赛。   11月6日要连闯双人10米台预赛和决赛;11月8日一天内完成单人10米台预赛和半决赛,最终在11月10日迎来单人项目的巅峰对决。   9天时间要扛下6场关键战役,这对于刚伤愈复出、半年未赛的运动员来说,简直是史无前例的挑战。   要知道,之前大家默认的剧本是全红婵和陈芋汐在单人10米台上演“神仙打架”,毕竟两人过往19次国际交锋,陈芋汐以13胜略占上风,十五运的单人对决本就是最大看点。   而作为全红婵的主管教练,陈若琳一向以稳健著称,之前带她参赛从未试过同时冲击三个项目,最多聚焦单人加双人两个核心项目,稳步提升实力。   这次突然加码,显然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就连圈内人士都直言“没想到她敢这么拼”。   其实了解全红婵的人都知道,她从来就不是按常理出牌的选手。   从14岁东京奥运会五跳三满分一战封神,到后来不断攻克“207C”这样的高难度动作,她的成长轨迹里,从来没有“保守”两个字。   这次半年未赛却选择满负荷作战,看似冒险,实则藏着她独有的底气。   要知道跳水项目里,单人拼的是自身稳定性和动作质量,双人讲究和搭档的默契配合,团体赛更是需要兼顾个人发挥和团队协作,三个项目连轴转,对体能、专注力的消耗都是成倍增加,哪怕是经验丰富的老将都不敢轻易尝试,可全红婵偏偏选了最难的路。   很多人担心她会顾此失彼,毕竟刚经历伤病恢复期,又处于运动员最头疼的发育期,体重波动和关节压力都是现实难题,就像陈芋汐曾坦言,自己必须把体重死死控制在42.5公斤左右,稍超一点动作就容易变形。   但换个角度想,能做出这样的决定,背后必然有足够的底气支撑。   最近流出的训练视频里,她的动作依旧干净利落,起跳、翻腾、入水一气呵成,据说还专门请了“亚洲飞人”苏炳添指导体能和心理调节,这份跨界“充电”让她的状态快速回升。   而且陈若琳之所以会同意这样的参赛安排,大概率是在日常训练中看到了她的突破,或许经过这半年的蛰伏,全红婵不仅解决了动作上的难点,体能储备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对于陈芋汐来说,全红婵的多线作战无疑打乱了她的备战节奏。   原本专注于单人项目的巅峰对决,现在既要应对单人赛场的激烈竞争,还要留意全红婵在双人项目上的表现,毕竟如果全红婵能在团体和双人项目上稳定发挥,无疑会给她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但这恰恰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没有一成不变的格局,也没有绝对的赢家,全红婵的“突袭”,反而让十五运跳水赛场变得更有悬念,更有看点。   有人说全红婵这是在赌,可少年成名的她,哪一次不是在压力中突破自我?   东京奥运会前没人看好这个14岁的小将,她却用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冠;巴黎奥运会上面对各方期待,她又稳稳拿下双冠王。   这次十五运,对她来说或许不是单纯的争金夺银,更多的是一次自我挑战。   作为国内最高规格的赛事,能在这样的舞台上同时历练三个项目,无论是对体能分配的把控,还是比赛心态的调整,都是难得的积累,这对她未来的国际赛事征程,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全红婵的这次“王者归来”,带着少年人的无畏与倔强,也藏着顶尖运动员的底气与格局。   半年沉寂不是退缩,而是厚积薄发;三线作战不是鲁莽,而是对自我的极致挑战。   在竞技体育的赛场上,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只有敢于突破、勇于拼搏的强者才能书写传奇。   这位17岁的天才少女,能否在十五运赛场用三个项目的表现证明自己的统治力?她和陈芋汐的“神仙对决”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0 阅读:59
福星徠说事

福星徠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