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一名人高马大的土耳其士兵,见志愿军战士董明德筋疲力尽,便想趁机弄死董明德,却不想董明德不是一般的志愿军战士……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董明德,一位来自山东莱阳的普通士兵,成为了让敌军胆寒的存在,他身材不高,但行动敏捷,反应迅速,战场上总是冲在最前面,他的名字在战友间流传,更多的是凭借一次次大胆而出人意料的行动。 董明德自小生长在拳坊,练就了过硬的体魄和灵活的格斗技巧,他的身体虽不高大,但力量惊人,尤其擅长近身对抗,1947年,他加入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因勇猛多次立功,后来,他随部队赴朝参战,成为志愿军第42军的一名排长,他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更是一个擅长以小博大的战术家,董明德的每次战斗,几乎都充满了灵活的头脑和顽强的意志。 朝鲜战场上,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与敌人的猛烈火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最残酷的战斗环境,作为侦察排排长,他多次执行“抓舌头”的任务,即深入敌后活捉敌军士兵以获取情报,一次任务中,他和战士们换上南朝鲜军服,冒着被发现的风险大摇大摆地穿过敌军巡逻线,在一个山谷中,他们点燃篝火,假装是一群南朝鲜士兵取暖,巡逻的美军被篝火吸引,靠近时放松了警惕,就在敌人靠近的瞬间,董明德指挥战士迅速出击,制服了对方,此次行动不仅带回了重要情报,也充分展现了他的果敢和机智。 在新仓里的战斗中,董明德的表现更是令人叹服,这场战斗中,他带领战士们守护一座关键桥梁,敌军在桥上埋设了炸药,试图阻止志愿军的进攻,为确保桥梁安全,他带着一名战士潜入冰河,剪断了炸药的导火索,他们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河水中浸泡了数小时,几乎冻僵,但任务完成得滴水不漏,随后,董明德趁敌军换岗之际,率队发起突袭,成功歼灭了守桥的敌军,桥梁得以完好无损地被志愿军掌控,为后续部队的推进扫清了障碍。 董明德不仅擅长执行任务,更在战场上体现出了非凡的战术意识,在一次追击行动中,他带领侦察班追踪撤退的敌军车队,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他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主动出击,他命令战士用手榴弹猛攻敌车队,炸毁了二十多辆军车,敌军误以为遭遇了大规模的主力部队,仓皇逃窜,他们这一小股部队,竟将整支敌军连队打得溃不成军,这场战斗不仅打击了敌人的士气,也为志愿军缴获了大量物资。 在战斗中,董明德不仅是士兵,更是团队的灵魂,他从不让战友冒无谓的风险,总是自己冲在最前面,一次战斗中,他和部队失散,独自陷入敌占区,在极度疲惫的状态下,他与一名土耳其士兵遭遇,对方身材高大,显然占据了体力优势,但董明德凭借灵活的身手和从小练就的格斗技巧,将对方制服,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他在无数次生死考验中存活下来。 董明德在朝鲜战场上参加了二十多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每一次都展现了他过人的胆识和战术能力,他的战绩多次被志愿军司令部表彰,荣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一次,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把功劳归于战友和集体,他曾说,让敌人看不到才危险,让敌人误以为你是友军才最安全,这种独特的作战理念,也成为他在战场上屡次成功的关键。 1956年,董明德主动选择复员,回到家乡山东莱阳务农,他将自己的军功章和证书锁进一个旧木箱,从不向外人提起,他把600元安置费分给了村里的困难群众,也从未向政府申请过任何补助,他认为,自己能活着回来已经是最大的幸运,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才是最值得被铭记的人。 他的生活简单而清贫,却始终自律,一次,他的女儿捡了几根地瓜蔓带回家,他严肃地让她归还,他用自己的行动教导子女,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占公家的便宜,尽管生活拮据,他从未动用国家给予的抚恤金,而是将钱捐给了比自己更困难的战友家属,他的头部在战场上留下了后遗症,经常头痛发作,但他从不因此抱怨,他还拒绝了再婚的提议,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会拖累别人。 董明德的英雄事迹,直到2020年才被人们逐渐了解,当他的外孙整理遗物时,发现了那只掉漆的木箱,里面装着泛黄的军功证书和战报,人们才知道,这位普通农民,曾是志愿军中赫赫有名的战斗英雄,他的一生低调而朴实,却用行动书写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本色。 信息来源:抗美援朝特等功臣董明德隐藏功名51年——烟台人民政府网.2024-0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