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年的西方,要把先进的高铁技术转让给中国? 说真的,这可不是他们愿意的,纯粹是没办法,不转让技术就没饭吃! 2004年前后,那些西方高铁巨头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德国西门子的轨道交通部门连续三年亏损,本土根本没订单,总部下了死命令,拿不下中国的单子就得卷铺盖走人。 法国阿尔斯通更惨,一年亏了19亿欧元,股价跌得底儿掉,裁员名单都准备好了,日本川崎重工技术是厉害,但他们国内就那么点儿地方,新干线修了40年才2000多公里,市场早饱和了,急着找新地方赚钱。加拿大庞巴迪也一样,铁路部门年年亏损,就盼着大订单救命。 就在这时候,咱们中国抛出来个大蛋糕——200列动车组采购大单,后来还有更多后续订单,规划的高铁网络更是超过1万公里,这在当时全球都是独一份的。 要知道那会儿全世界高铁市场都冷清,技术再先进也没人买,中国这块市场简直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 但咱们有条件,想拿订单可以,必须转让技术,光卖车没门儿。这条件一下就把他们架住了,一边是饿死,一边是把宝贝技术交出去,换谁都得选后者。 更绝的是咱们的谈判策略,简直是把他们拿捏得死死的,咱们不找一家单独谈,而是把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庞巴迪这四家全都叫来,明确说了,只选两家合作,价低技术转让到位的得。 这一下就让他们互相掐起来了,根本没法抱团抬价,西门子一开始还挺狂,报个天价,每列要3.5亿人民币,技术转让费还要3.9亿欧元,开会时连WiFi都敢关,生怕技术泄露。 结果中方根本不慌,转头就跟日本川崎重工接触,没过多久西门子就听说川崎愿意降价转让技术,这下彻底慌了。 招标前一夜,他们看见中方人员在酒店大堂悠闲喝咖啡,心里更没底了,第二天赶紧紧急开会,把价格砍到每列2.5亿,技术转让费降到8000万欧元,才总算拿到单子,签约那天德方代表手都抖得签不了字。 日本那边更纠结,内部吵得厉害,保守派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开放派看得明白,与其让技术烂在手里贬值,不如换中国市场的钱。最后还是社长拍板,乖乖转让技术。 法国阿尔斯通想耍小聪明,只转让制造技术,留着设计升级的权力,结果咱们工程师学得太快,三年就自己改了转向架设计,把法国专家都惊着了。 加拿大庞巴迪更可笑,把核心技术拆成142个模块,只教怎么造不教原理,以为能难住咱们,没想到中国团队硬是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啃,靠逆向工程全弄明白了,没几年连最核心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都能国产了。 他们当时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觉得就算转让技术,核心本事还在他们手里,中国短期内肯定赶不上,可他们太小看中国人的拼劲儿和学习能力了。 那些外国企业不得不派技术团队常驻中国,手把手教,有个德国工程师说,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回答200多个问题,从焊接到编程,啥都得教。 咱们的工程师更拼,南车株洲所的人把德国图纸贴满整面墙,天天研究到凌晨;北车长客的技术员为了看懂手册,硬生生学会了日语。有个法国专家都感慨,说咱们不是在学技术,是在拆解他们的大脑。 其实他们心里也清楚,不转让技术根本进不来中国市场,而且就算自己不转,竞争对手也会转,到时候不仅赚不到钱,还多了个用着别人技术的对手,更不划算。 就像西门子第一次招标狂傲错失订单后,股价大跌,三个高管直接辞职,第二次招标赶紧放低姿态,生怕再错过。 他们心里再不愿意,也抵不住利益的诱惑,毕竟中国市场太大了,拿下中国订单不仅能救急,后续的零部件供应、维护服务还能长期赚钱,现在西门子超过60%的轨道交通收入都来自中国,阿尔斯通在华业务涨了4倍,这都是当年转让技术换来的长期饭票。 说到底,这根本不是西方大方,而是咱们手里有他们想要的东西——全球最大的高铁市场,再加上咱们策略得当,让他们不得不低头。他们是为了活命才转让的技术,可没想到咱们不仅学会了,还青出于蓝。 2008年京津城际通车,速度比他们的原型车还稳;2017年“复兴号”出来,全是咱们自己的技术;现在CR450试验车时速都453公里了。 当年他们以为是做了笔救急的买卖,没想到反倒帮咱们铺了条领跑世界的路,这事儿也说明,不是他们愿意给,是咱们有本事让他们不得不给,更有本事把别人的技术变成自己的,这才是最关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