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 俄罗斯总统普京召开新闻发布会, 宣布“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成功完成极限深度测试。 普京明确表示,“波塞冬”的杀伤力远超“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可携带多种核弹头,能在1000米深海的无水温层区穿梭,航速可达60-70节,现有反导系统无法对其实施拦截。 这款武器可抵达敌国沿海水域发起攻击,俄方早有披露,其核心作战目标包括摧毁敌方港口基地与航母战斗群,将作为远程战略威慑武器正式列装。此次测试的成功,标志着俄罗斯新一轮战略威慑思想体系的确立。 值得关注的是,在“波塞冬”测试消息公布后,有“末日电台”之称的俄UVB-76电台随即变得异常活跃,播发了包含“托尔莫莫兹格”(Тор Момозг)一词的加密信息。 目前该词汇的具体含义尚未明确,全球军事观察者已通过遥测仪、频谱仪等设备展开分析,但美国CIA、FBI、NSA等机构是否启动解密工作,暂无公开信息披露。 据俄方透露,“波塞冬”将与“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先锋”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等共同构成新一代战略威慑力量。 其中俄国防部最新消息显示,“萨尔马特”导弹已完成全部试验,即将进入战斗值班状态。此外,俄方于10月26日宣布“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完成“决定性试验”,该导弹此前已实现1.4万公里试飞,射程接近无限且弹道不可预测,其技术突破与“波塞冬”的测试进展一同公布,凸显了俄罗斯在战略武器领域的技术成果。 需说明的是,原文提及的“米格-41隐形拦截机”目前仍处于概念宣传阶段,尚无原型机露面及明确研发进展,2025年首飞目标已无实现可能,暂未被证实纳入现役战略威慑力量体系。 看俄这些新武器亮相,其实更该想:安全从来不是靠“比谁武器更狠”堆出来的!俄罗斯搞这些,也是想在复杂格局里护好自己,但真怕各国跟着比着搞武器竞赛,最后谁都不踏实。 核动力武器看着厉害,可万一出点故障漏了辐射,那不是坑所有人?倒不如多坐下来聊聊,把话说开少点误判,研发武器时也多想想安全和伦理。毕竟大家要的是踏实过日子,不是活在“谁比谁更能打”的焦虑里,你说对吧? 各位读者友友们,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