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出口管理升级:中国对荷实施“逐案审批”,全球产业链生变12月1日起,中国正

可可的谈商业 2025-11-01 14:43:30

稀土出口管理升级:中国对荷实施“逐案审批”,全球产业链生变

12月1日起,中国正式对输荷稀土启动严格的“逐案审批”管理机制。这一举措并非简单限制出口,却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核心领域,激起连锁反应——即便是光刻机中占比仅0.1%的中国来源稀土成分,也需获得中方出口许可,否则相关生产便会陷入“无米之炊”的困境。ASML的EUV光刻机生产首当其冲,不仅稀土成分需详尽报备,14纳米及以上规格的芯片设备更要逐台审核,原本确定的订单由此充满了不确定性。

此次稀土出口管理的优化绝非偶然,而是基于客观形势的调整。今年,荷兰以“安全考量”为由,对中国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采取管控措施,这一操作直接影响了欧洲汽车产业链的正常运转。作为大众、宝马等车企的核心芯片供应商,安世半导体的运营受限如同产业链中的“梗阻”,而荷兰一方面依赖中国芯片保障产业稳定,另一方面又在资源领域设置壁垒,其背后的利益考量显而易见。

ASML对中国稀土的产业依赖早已是公开事实。其光刻机镜头抛光所需的铈基材料,中国在全球供应中占据核心地位;每台设备搭载的稀土磁体重达10公斤,不仅占电机成本的30%以上,更直接决定设备的性能上限。数据显示,荷兰26%的稀土进口来自中国,而其现有库存最多仅能支撑两个月,一旦供应衔接不畅,产业重启将面临巨大挑战。即便在技术领域颇具优势的美国,其稀土提纯成本也达到中国标准的三倍,且产能缺口短期内难以填补,无法替代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的地位。

中国此次的管理调整精准契合产业链规律,直击关键环节。ASML虽对外表示库存充足,但内部员工已开始担忧生产波动带来的影响;上游供应商紧急梳理供应清单,下游英特尔、台积电等企业则在等待中推进订单预案。这一连锁反应迅速蔓延至法兰克福、慕尼黑的汽车产业集群,整车厂与零部件供应商相继面临生产压力,欧洲制造业对稀土供应的关注度持续攀升。

在这一产业格局中,美国的处境同样值得关注。中国稀土对其相关产业至关重要,一旦供应出现波动,将直接影响成本与研发进度。美方虽倡导“自由市场”,却在寻找替代资源的过程中屡屡受阻。德国、法国的汽车巨头早已深受供应链波动影响,而印度、巴西等国虽也尝试加强资源管理,却因缺乏完善的产业基础,难以形成实质性影响。

技术替代的探索同样面临挑战。ASML寄望于自由电子激光技术降低对稀土的依赖,但该技术与现有应用水平相差20年,即便投入50亿欧元,最快也要到2029年才能落地。短期内,全球稀土产业的技术与产能门槛持续抬高,各国只能依赖库存缓解压力,时间成为产业稳定的关键变量。在此背景下,中国手中的稀土资源,成为影响全球产业链格局的重要因素。

若将全球产业协作比作“食材烹饪”,当前正是资源与技术深度咬合的关键阶段。荷兰拥有光刻机核心技术,中国掌握稀土资源优势,产业竞争的核心已从“舆论发声”转向“务实协作”。曾有观点提议ASML借鉴中国稀土提纯技术,但高难度的冶炼加工壁垒难以短期突破,只能被动等待新工艺成熟。若供应管理进一步规范,技术替代的短期可能性将更加渺茫。

这场产业格局调整中并无绝对的“赢家”:荷兰的产业管控举措导致本土企业承压,美国的技术优势难以抵消资源依赖,中国虽拥有资源优势,却也需警惕长期技术替代风险——目前德州的高端磁铁厂正在建设,多国也在加快新矿开发,稀土的资源价值始终面临产业变革的考验。但就当下而言,中国在稀土领域的管理立场已成为全球产业链关注的焦点,各方对相关规则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

对行业参与者而言,保持中立协作、专注技术创新或许是现阶段的理性选择,但这样的窗口期不会太长,产业变革的影响终将覆盖全局。正如烹饪需要掌握核心食材处理能力,企业若想在变局中立足,必须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唯有能实现产业链自主、穿越周期波动的主体,才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占据主动。

0 阅读:1
可可的谈商业

可可的谈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