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本来跟我玩的车企没关系,但还是查了查资料,2020年的50.2万辆断崖式下

啊唱唱评汽车 2025-11-01 16:47:47

这事儿本来跟我玩的车企没关系,但还是查了查资料,2020年的50.2万辆断崖式下跌至2024年的15.4万辆。当自身声量逐渐减弱时,突然批评行业头部玩家的“洗脑”话术,某种程度上是不是另外一种吸引关注的“反弹琵琶”式营销,先不说您这句遥遥领先说的是谁,虽然我恨那几个名字,但是毕竟,任老先生救活了很多家车企,虽然这几年他没搭理你。(我不是界系车主,读到这别给我来一句我是什么什么🐶)

当然了,大字吸睛小字免责这个事儿,您骂的好

但是骂之前,咱是不是自研一块儿电池,别老捧着人家FD的电池吧,是不是在宣传“全球标准”的同时,产品在本土化,智能化和成本控制上,还面临中国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啊我说,

对了对了,没有恶意啊, 订单注水这事儿大家都知道了,它就像海市蜃楼,终究会散去。对于车企而言,真实的“饥饿”或许不是产能不足,而是市场份额的“饥饿”,这点咱们老车企了,是不是有点生气了,您消消气儿,2025年前几个月,月均销量不足万辆。在谈论“订单注水”时,先把自身面临如何提升真实订单这事儿做好,你碰瓷儿人家“大企”不怕也流量反噬嘛?

说到内卷这个事儿,简单点说吧:先有卷的资格再说吧,12万,能买到的cltc540的车…呃,不少。

最后,我非常赞同‘客户口碑是最终价值标尺’这一观点。 但‘用户挚友’的人设,会不会也是你发布会上的温情口号,作为用户,我也希望看到的是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尤其是售后和保值率中的坚实承诺。这是我在购买这么多极氪[超话] 车型后一直打量的,当一款车承诺能陪伴用户10到15年时,我狠狠可以点赞给你,话说回来。车企更需要向用户证明,它自己有信心和能力在未来10到15年的市场激烈竞争中,依然能健康地陪伴在用户身边。但品牌力的重塑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先把自己“品牌力几乎为零”的用户评价慢慢重建信任,正如您所指出的,“营销是把双刃剑,客户口碑才是最终的价值标尺”

最后一句,您受累了

批评对手不会让自己的产品变得更好,专注于提升自己才是正途。营销的底线是真实,竞争的终点是产品。

我挺感谢新能源的,没有他们

我现在没法, 没法,开上30万的C63,50万的M4和00后的那个ta

So on

0 阅读:1
啊唱唱评汽车

啊唱唱评汽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