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蒋介石曾在国民党一大召开时,见到衣着朴素、说话朴实的毛泽东后,在日记上写下了

小雪花飘飘 2025-11-02 13:15:53

网传蒋介石曾在国民党一大召开时,见到衣着朴素、说话朴实的毛泽东后,在日记上写下了这么一段话:“此人,没什么本事。” 这话听着像那么回事,但明眼人一琢磨就知道是杜撰的!为啥这么说?熟悉历史的朋友都清楚,蒋介石从28岁提笔写日记,一直写到85岁,整整坚持了57年,可流传下来的日记偏偏少了4年——而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的那段时间,正好就在这遗失的日记里。可即便史实摆在这儿,还是有不少人把这句“没什么本事”的评价当成真的,说到底,是因为蒋介石当时对毛泽东的看法,还真就透着这么股“看不上”的劲儿。 在我看来,蒋介石这波误判,简直是典型的“以貌取人+格局局限”。1924年的毛泽东31岁,正是敢闯敢拼的年纪,作为代表参加国民党一大时,穿的是一身土里土气的衣裳,活脱脱一副农民模样,说话还带着浓重的湖南乡音,在满场西装革履、说着流利官话的代表里,确实显得“格格不入”。更让蒋介石瞧不上的是,毛泽东在会上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可他没看透,不畏虎的,要么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牛犊,要么是本身就藏着雷霆之力的猛虎,很显然,毛泽东是后者,可蒋介石偏偏看走了眼。 咱们不妨回头看看毛泽东在国民党一大上的表现,就能明白蒋介石的“眼拙”有多离谱。根据大会会议录的记载,年轻的毛泽东发言格外踊跃,甚至敢在这样的重要场合主动掌控议题。好几次代表们争论不休、僵持不下时,都是他站出来提议“付表决”,直接终止讨论、投票定夺。比如1月20日讨论《组织国民政府之必要案》,25日聊《出版及宣传问题案》,28日面对广州代表方瑞麟提出的反共提案,毛泽东都精准时机发言,恳请大会主席孙中山启动表决,而且每次提议都得到了采纳。更让人佩服的是,他还敢直接在会上“封杀”提案:1月29日,北京代表谭熙鸿提议“本党设立研究会”,他当场反对,直言“本案精神可成,条文不行”;加拿大代表黄季陆提出“采比例选举制为本党政纲”,他两次起身反驳,甚至放话“本席根本反对,不能讨论,不能表决”,最后还真就把这两个提案给否决了。 可在精通权谋、深谙“伴君之道”的蒋介石眼里,毛泽东这根本不是有魄力,而是“抢风头”——换做是他,肯定会事事顺着孙中山,绝不敢如此张扬。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事风格,让蒋介石彻底误解了这个“农民模样”的青年:在他看来,这小子就是高估自己、低估旁人的愣头青,根本成不了气候。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智商差距不大的人,往往互相不服气;可当智商差距悬殊时,低智商的反而会鄙视高智商的,因为他根本看不懂对方的厉害之处。用这句话形容当时的蒋介石和毛泽东,简直再贴切不过。 蒋介石对毛泽东的认知,其实一直在慢慢转变,但始终没摸到精髓。到了重庆谈判时,他总算改口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可理由却让人哭笑不得——他听说自己不抽烟,原本烟瘾极大、一根接一根抽的毛泽东,十几个小时里居然一支烟都没碰。就凭这么个小细节下判断,可见他还是没真正看懂毛泽东。直到1949年,蒋介石兵败如山倒、仓皇逃到台湾,在失败的痛苦中才总算开始反思。他在日记里感慨:“从政二十多年,没搞过社会改造、民生建设,手下人只知道做官,根本没实行三民主义。”这时候他才隐约明白,毛泽东和自己根本是两类人:毛泽东从来没把“做官”放在心上,一门心思扎根群众、为人民服务;而自己,早就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他甚至不得不承认:“本党之所以斗不过共产党,是因为方方面面都比不上人家。” 可即便如此,蒋介石终究还是没能真正“认识”毛泽东。因为他们骨子里是完全不同的人,一个心里装着的是天下苍生,一个执着的是权力私利,认知层面根本不在一个维度。这就注定了,蒋介石这辈子都没法看懂那个当年被他鄙视的“农民青年”,究竟有着怎样改天换地的力量。这段历史也告诉我们:永远别以貌取人,更别用自己的格局去丈量别人的高度,否则最终只会暴露自己的浅薄。

0 阅读:1770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0

用户10xxx00

2
2025-11-03 10:18

扯!国民党一大时主席尚未成为中共领导核心,国共尚在合作之中,老蒋未何在日记中提及主席?况且,一大时老蒋在国民党中地位也不高

小雪花飘飘

小雪花飘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