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正式宣布 2025年10月31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下新法令,批准将乌克兰战时状态和总动员令一口气延长90天,直到2026年2月3日。 战争的惯性早已让乌克兰难以停下脚步。延长90天的决定,既是对战场态势的回应,也暴露了其深陷泥潭的无奈。 现在的战场,早就不是抢地盘那么简单,全是无人机主导的 “低成本绞杀”。今年 6 月,乌克兰搞了个 “蛛网行动”,花了不到 100 万美元,派 117 架无人机偷偷钻进俄罗斯境内,炸了 5 个军用机场。 这些无人机藏在民用卡车的木头顶棚里,躲过了所有检查,最后炸坏了 13 架俄军战略轰炸机。要知道,这些轰炸机都是停产多年的宝贝,每架价值好几亿,损失了就补不回来。 可反过来,俄罗斯也用无人机回敬。2 月 17 号那天,双方互相扔了一百多架无人机,乌克兰击落 83 架,俄罗斯击落 90 架。 看着打得热闹,其实都是 “小钱办大事”— 一架无人机成本最多 1 万美元,可拦截一次就要花上百万美元,相当于用黄金去砸石头。 要命的是,战线压根没怎么动,顿涅茨克那边打了大半年,推进距离还不到 5 公里,每天却要付出上千人的伤亡代价。 战场背后,乌克兰的军工早就垮了。想自己造导弹、造无人机,可工厂要么被俄军炸了,要么缺电缺零件,只能在矿洞里偷偷组装。 泽连斯基之前承诺年底要交付的 “火烈鸟” 导弹,到现在还躺在生产线上,连影子都没见着。没办法只能靠西方援助,可这些援助全是 “掺了水的甜枣”。 西方今年承诺给 680 亿美元军援,实际能用上的才 320 亿,还不到一半。更坑的是,已交付的武器里,23% 都是没法用的摆设 — 要么缺零件,要么维护不了,还有的是翻新了几十年的旧装备。 哈尔科夫前线的士兵说,手里的反坦克导弹电池都过期了,发射系统老失灵,没人敢在实战中用。德国承诺的 180 辆 “豹 2” 坦克,到 10 月才交了 52 辆,其中 12 辆还得返厂修,能打仗的不足 40 辆。 而且这些援助都不是白给的。美国给的导弹装了 “电子锁”,严禁乌军打俄本土;欧盟送 47 亿欧元,就要求乌克兰把 25% 的锂矿开采权给欧洲企业,55% 的粮食得经欧盟港口转运, 还得改 437 项法律,让欧盟法律比本国法管用。等于说,乌克兰是在用国家主权换武器,战后能不能收回这些权益,谁也说不准。 其次,还有钱的问题。乌克兰已经欠了 1700 亿美元外债,占 GDP 的 120%,早就超过了债务危机的警戒线。现在打仗的钱,三分之二靠借,税收只能覆盖三成开支。 本来指望欧盟动用冻结的俄罗斯 3000 亿美元资产救急,可比利时第一个反对,说这违反国际法,怕自己的银行储户连夜提现。德国、荷兰也不愿意,匈牙利更是直接说不掏钱,这事吵来吵去,最后连利息都动不了。 没钱没武器,国内的日子更难熬。冲突爆发以来,已经有 600 万乌克兰人逃到国外,大多是青壮年劳动力。 国内征兵都征到 60 岁以上的老人了,轻微残疾的人也得扛枪上战场,前线士兵平均存活时间还不到 72 小时。女性士兵的比例从战前的 5% 涨到了 12%,6.5 万姑娘放下家庭,在战场上拼命。 2026 年 2 月的期限越来越近,可没人知道这场战争的尽头在哪。也许还会有下一次续期,也许局势会突然反转,但对现在的乌克兰人来说,能熬过今天,能见到明天的太阳,就已经是最大的奢 望。这场看不到头的消耗战,耗光了武器,耗光了金钱,最后耗掉的,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无数人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