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富马斯克再次语出惊人:“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有两件事做得很好。一件事是中国的发电量已达到美国的大约2.5倍,而且还在朝着3-4 倍的目标前进;另一件事更令我相当‘钦佩’。 马斯克之所以如此关注发电量这事,因为这可是AI的“命根子”。 2024 年国家能源局统计,中国全年发了 10086.88 亿千瓦时的电,美国才刚到 4300 亿,算下来咱差不多是美国的 2.3 倍,跟马斯克说的 2.5 倍就差一丢丢。 到了 2025 年上半年,差距更明显了,中国发了 4530TWh,美国才 2200TWh,快两倍了。更吓人的是 2025 年 7 月,咱单月用电就破了 10226 亿度,这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日本一整年的用电量,你说这发电能力强不强!而且咱不光量多,结构还在变好,2024 年清洁发电占比都到 44% 了,风电太阳能加起来占 18%,比全球平均还高 3 个点,既够用又环保,这底气可不是一天攒的。 为啥发电量对 AI 这么重要?说白了,AI 就是个 "吃电大户"。那些能思考、能干活的 AI,背后全靠数据中心里成千上万台服务器撑着,这些服务器 24 小时不停转,发热量堪比小锅炉,还得用冷却系统降温,从头到脚都得用电喂着。 以前的传统数据中心,夏天功率能飙到 3 万千瓦,相当于三万户家庭同时开空调,光是冷却系统的电费就占三成,真不是小数目。 但咱中国有办法,天翼云建了个 DeepSeek 风冷智算中心,不用那种轰鸣的水冷机组,就靠设计好的 "气流峡谷" 让冷空气精准降温,实测下来能耗直接砍了一半。 运行同样的千亿参数模型,传统机房冷却要 2.1 万千瓦时,这儿才用 0.9 万千瓦时,一年省的电相当于三峡电站一小时的发电量,够 5 万户家庭用一个月。 要是没有足够的电,再省也白搭,AI 模型训练到一半断电,前面的功夫全白费,所以马斯克才说电是 AI 的命根子,这真是说到点子上了。 光有电撑场子还不够,马斯克更钦佩的,是咱中国能把 AI 从 "实验室" 真正用到 "过日子、干实业" 里,还能用得特别巧,花小钱办大事。 你听说过 DeepSeek 这个 AI 公司吧?他们创始人梁文峰带着团队,就花了 29.4 万美元,做出了跟美国 OpenAI 数亿美元模型差不多厉害的 AI 系统,这简直是用共享单车的预算跑出了特斯拉的速度! 马斯克都说了,这就是中国人才多的结果,咱每年培养的理工科毕业生是美国的 3 倍,既有搞算法的专家,又有懂调度的工程师,凑在一起就能干大事。 这可不是实验室里的花架子,咱的 AI 早就落地到各行各业了。三一重工的 "灯塔工厂" 里,全是 AI 控制的机器人,以前人扛肩挑的活现在机器干,产能直接翻了两倍,这就是 AI 跟制造业结合的威力。 杭州亚运会那些 AI 裁判更神,判体操、田径一点不含糊,比人眼还准还快;雄安新城的 "城市大脑" 能管交通、管供水,哪里堵车了、哪里水管漏了,一秒钟就反应过来,整个城市运行得顺顺当 当。 就连种地这种老本行,AI 都帮上了大忙。新疆的棉田用 AI 控制灌溉施肥,不用人盯着,亩产提升 12%,还能省 30% 的水。 山东的果园里,无人机带着 AI 找虫子,准确率 95% 以上,提前三天预警病虫害,防治成本降了 40%,损失少了好多。 有个生鲜电商用 AI 优化冷链,损耗率从 15% 降到 3%,以前运草莓一半都坏在路上,现在基本能全须全尾到消费者手里,这都是 AI 实实在在的好处。 马斯克看清了,AI 竞争不光是比谁烧钱多,更是比谁电足、谁会用、谁落地快。美国不是没技术,但他们电力增速慢,2024 年才涨了不到 3%,环保审批还卡脖子,建个电站慢吞吞。 而咱中国,不仅电够多,还能把电变成高效的算力,再把算力变成工厂里的效率、农田里的收成,这两件事凑在一起,才让中国 AI 站得稳、走得快。 你看 DeepSeek 的风冷中心,不光省电,还能把排出的热风送到办公楼供暖,冬天能供 500 人取暖,每年还能省 120 万供暖费。 训练 AI 模型的电费省下来,科研机构能多搞 5 个项目;工厂用 AI 提效后,收入能涨 30%。这些不是虚头巴脑的数字,是真金白银的好处,是普通人能感受到的变化。 马斯克的钦佩真不是客套话,是实实在在的差距摆在那。咱中国发电量领先,还能把电用得这么精;人才多,还能把技术落得这么实。这两件事凑在一起,就是中国 AI 的底气。 普通人可能不懂那些千亿参数的模型,但从家里的智能音箱到地里的无人机,从工厂的机器人到马路上的智能交通,都能感受到 AI 的好处。 而这一切的根儿,就是咱那源源不断的电力,和一群肯动脑、肯实干的工程师。这就是中国 AI 的厉害之处,不服都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