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徐州一主任医生趁妻子不在,偷偷服用了4克毒性极强的曼陀罗花,所有人都以为他疯了,殊不知正是他的这一壮举,造福了无数病患! 王延涛出生于1934年,在江苏徐州地区度过童年,早年接受正规医学教育。1957年,他从南京医学院毕业,分配到徐州市立第二医院,从事外科临床工作。那时候医院设备简单,他负责多项外科手术,积累了处理患者术前术后的经验。1958年,医院改名为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附属医院,他留在外科部门,继续担任医生,参与患者护理和手术准备。 1960年,王延涛到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麻醉技术,学习硬膜外阻滞和吸入麻醉等方法。回徐州后,他组建外科麻醉专业组,推动医院麻醉标准化。团队开展高位单次硬膜外阻滞,用于脊柱手术,提高了操作安全。在他的带领下,使用乙醚进行全程紧闭吸入麻醉,应用于胸腹部手术,这在徐海和苏北地区推广开来,使医院外科影响力扩大。 麻醉专业组刚成立时,王延涛组织成员编写内部操作手册,指导年轻医生掌握基础技巧。他专注临床实践,处理创伤和肿瘤病例,推动医院在区域内吸引更多患者。到1970年代初,他担任麻醉科主任,管理部门日常事务和研究项目。他的工作奠定了医院麻醉基础,为后续创新提供了条件。 1970年代初,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乙醚短缺,手术难以正常进行。王延涛查阅古籍,找到华佗麻沸散处方,以曼陀罗花为主药启动研究。他采集曼陀罗花粉末,在实验室配置溶液,先在动物身上试验不同剂量。兔子服用后出现四肢抽动和呼吸停止,助手记录反应时间,但未达到全麻效果。 药理专家分析后,建议与其他中药复方使用。王延涛调整配方,加入乌头、川芎和当归,磨成粉末继续测试。动物试验失败多次,他决定亲身试验。从小剂量开始,他先服用1克曼陀罗花粉末,观察舌头麻木和呕吐反应。三天后加到2克,出现深度睡眠,护士发现时已虚弱。 1970年7月1日,王延涛趁妻子外出,在实验室服用4克复方洋金花散剂。该剂含洋金花85克、乌头5克、川芎5克、当归5克,总量100克。服用5分钟后失去意识,助手发现瞳孔散大和呼吸抑制。妻子辛治娟赶到注射阿托品抢救,9小时后他清醒,确认剂量维持手术麻醉时长。 这个自试过程验证了曼陀罗花的抑制大脑皮层作用,与其他药物合用达到全麻标准。王延涛记录生理指标,发现麻醉可持续两到三小时,痛觉消失。这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避免了乙醚依赖。 1970年7月8日,该麻醉法首次用于临床,一名32岁女性服用药汤,顺利完成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医院开始推广,王延涛向同事讲解配方和剂量计算。1971年,首届全国中药麻醉交流会在徐州召开,他展示病例数据,参会者记录笔记。 到1973年,全国收集4.6万例临床病例,证明方法安全有效。王延涛带领团队走访医院,指导操作和患者用药调整。从1970年至1981年,该法应用于临床和战场救治,优化配方采集山间曼陀罗植株,测试新组合。 1978年,王延涛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奖杯置于办公室。1987年,徐州医学院开设麻醉学专业,他编写临床麻醉学教材,讲解中药应用。2018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特殊贡献奖,奖状挂墙。 王延涛推动中药麻醉在苏北地区普及,学生跟随采药和试验。他强调安全剂量,避免毒性风险。研究整合传统中药与现代技术,减少手术并发症。2023年,他去世,捐献遗体供医学生使用。

☞信★自★己☜
伟大的医学家一路走好
孺子牛
为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