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60年,哈军工院长陈赓办公室冲进一个女孩,她大声问:“凭什么不录取我

千浅挽星星 2025-11-03 16:50:24

[微风]1960年,哈军工院长陈赓办公室冲进一个女孩,她大声问:“凭什么不录取我,我就要上。” 陈赓说:“你谁家的孩子?”   1960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的办公室里,闯进了一位20岁的姑娘,她无视警卫阻拦,带着满脸泪痕和不甘站到陈赓办公桌前,几乎是喊出来的:“凭什么不录取我?”   陈赓抬头打量着这位情绪激动的女孩,结合高分落榜的情况,他判断问题大概率出在政治审查上,他平复语气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左太北。”女孩回答,随即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磨得泛黄的旧照片递过去,指着照片上的人说:“他是我父亲,左权。”   “左权”二字像一道闪电击中了陈赓,他身体猛地一颤,几乎是抢过照片久久凝视着,照片上是他曾经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旧时的情谊和记忆瞬间冲垮了平静,他长长叹了口气。   事情很快查清了,问题出在左太北的二伯身上,这位亲戚曾是国民党军官,后来去了台湾,按照当时哈军工的硬性规定,这样的家庭背景政审绝对通不过。   规则是死的,但陈赓心里就是过不去这个坎,左权是为国捐躯的烈士,他的女儿,一个成绩优异、立志报国的年轻人,怎么能因为这样一条死板的规定就被挡在国防事业的大门之外?   其实,曾有人劝左太北报考师范院校更稳妥,但她骨子里流着父亲的血从小听着长征、百团大战的故事长大,母亲独自拉扯她的艰辛,更让她坚定了投身国防的决心,导弹技术是她唯一的梦想。   陈赓当即做出决断,亲自拨通招生办电话,动用院长“特批”权限要求录取左太北,他强调,录取依据应是左太北本人无可挑剔的成绩单和报国热情,而非其他。   最终,迟到的录取通知书送到了左太北手中,她没有辜负这份信任,进入哈军工后比任何人都刻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北京军工单位,将一生奉献给国家重点技术研发事业,承载着父亲未竟的遗志和陈赓那代革命者的厚重情谊。      信息来源: 1.“一人犯罪,影响三代”的考公限制,需要讲讲明白-澎湃新闻 2.《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06月01日 第二版)

0 阅读:1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