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养老金核定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当前企业职工退休待遇的鲜活样本。若作为当事人,心情无疑是复杂且略带沉重的。 从数据看,每月3476.7元的养老金,相较于32年3个月的总工龄,其“性价比”难言理想。我们可以做一个粗略估算:其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基数为8785元(应为本省上年度社平工资),但其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仅为0.5919,这意味着他职业生涯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按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水平来缴费的。这直观地反映了其就业单位可能效益平平,或个人收入水平长期在低位徘徊。最终,其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社平工资)约为25.7%,若算上全部养老金,总替代率也仅约39.6%,低于国际劳工组织建议的55%最低标准。个人账户储存额仅8万余元,也印证了其长期缴费基数偏低的事实。 倘若我是当事人,在短暂的退休喜悦之后,涌上心头的更多是现实的焦虑与一丝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失落。从1986年投身社会,到2024年功成身退,将人生最黄金的三十余年奉献给工作岗位,最终换来的却是一份在当下物价水平下仅能维持基本温饱的收入。看着年轻的同事和后辈们拿着数倍于自己退休金的薪水,难免会感到时代的车轮从身上碾过,个人的辛勤劳动在宏观的经济结构与养老金制度设计面前,显得有些无力。 这份核定表,不仅是一张待遇凭证,更像是一代人工伤状况的缩影。它提醒我们,完善养老金多支柱体系,提高养老保障的整体水平,依然是关乎亿万劳动者晚年尊严的迫切课题。

									
									
									
									
									
									
								
少年中国说
中间中断缴费时间有6年,累计缴费32年多,养老金超过全国企业退休职工平均数,己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