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世界有可能还会发生的四场战争: 说起世界上的事儿,总觉得和平这玩意儿像玻璃一样,碰一下就碎。现在是2025年10月底,全球局势乱成一锅粥,乌克兰那边还没消停,中东刚打完一仗,半岛和东海也剑拔弩张。专家们在报告里直言不讳,2025年十大冲突风险榜单上,韩国半岛就占一席之地,台海问题更是老生常谈。国际危机组织和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分析都指出,这些热点没那么容易冷却,背后的地缘博弈、经济利益和军备竞赛,让小摩擦随时变大火。 以色列和伊朗的恩怨,从2025年6月的“十二日战争”就开始升级。那场仗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和导弹基地,伊朗回击发射上百枚弹道导弹,持续12天,死了好几千人,经济损失上百亿。欧洲安全研究所的报告说,这仗改变了中东格局,但没解决根子问题。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继续推强硬路线,10月下旬以色列空军又对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目标动手,红海航道被无人机骚扰,油价直接跳了20%。阿拉伯国家表面上谴责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但私下里和以色列军方合作加深,国际调查记者联盟曝光的文件显示,沙特和美国情报官在2025年会议上分享情报,帮以色列盯伊朗。伊朗呢,10月29日的战争研究所更新说,他们已经在修复被炸的军事站点,还从中国进口钠高氯酸盐加强导弹生产。为什么还会打?因为伊朗的代理势力在黎巴嫩和也门没闲着,火箭弹和无人机天天试探以色列防空系统。联合国安理会辩论了半天,美国挡了三份决议,中国呼吁人道援助,但没人真管用。如果伊朗核计划重启,以色列铁定再动手,阿拉伯联盟内部协调不起来,但联合反击的风险也存在。总的来说,这地方的火药桶,点着了就灭不了,牵扯全球能源,油价一涨,欧洲工厂就得歇菜。 转到朝鲜半岛,这边更让人捏把汗。2025年,北韩的挑衅没停过,9月金正恩公开说欢迎和美国谈,但前提是美军撤出。国际危机组织把整个半岛列为2025年冲突黑马,原因是北韩军力 buildup 太猛,导弹试射频率翻倍,韩国和美国联合演习也加码。想想看,尹锡悦下台后,李在明上任,韩国还是得靠美日同盟撑腰,5月美国计划减兵的消息一出,首尔国会直接通过决议加强本土防御。北韩的炮兵威胁被高估了,德克萨斯国家安全杂志的模拟显示,他们的火炮对首尔威胁没那么致命,但核弹头才是大杀器。北韩最近和俄罗斯走近,换来导弹技术,韩国情报说他们已经在东海岸建新发射井。为什么战火可能重燃?因为和平条约这事儿,38 North的分析指出,签了条约反而让美朝关系正常化,美军有借口撤,北韩就敢更嚣张。韩国经济依赖半导体,半岛一乱,全球芯片短缺,手机汽车全得涨价。华盛顿的谈判专家在War on the Rocks上说,2025年美国审视海外驻军,焦点在遏制中国,顺带看北韩,但减兵风险让首尔不安。要是北韩再来场大阅兵,韩国防务部铁定回以大规模军演,擦枪走火的概率不小。这地方的逻辑就是,核威慑让双方都不敢先动手,但小动作积累起来,总有爆发的日子。 再说台海这边,台湾地区和大陆的紧张,2025年上半年就拉满警报。专家们在Foreign Affairs上提“台湾休战”方案,大陆减军演,台湾地区别搞“去中国化”,但现实是贸易摩擦加剧,台湾地区对大陆出口降了8%。这冲突的内涵在于,芯片大战,美国拉台湾地区建厂,转移产能,大陆觉得这是围堵,就得用军力回应。逻辑上,和平统一难,武统是底线选项,但2025年要是美国大选后政策变卦,台海封锁就可能成真,全球股市得崩一半。 最后,俄日千岛群岛的旧账,2025年又翻出来了。这争端从二战后就没完,俄罗斯管它叫南千岛,日本叫北方四岛。10月16日,俄罗斯直接禁外国船只进周边水域,新闻周刊报道说,巡逻舰炮塔对准海面,广播驱离日本渔船。日本外务省抗议,官房长官林芳正在记者会上甩卫星照,强调这是单边行动。欧亚评论的专栏说,这冻结了和平条约谈判,俄罗斯还暂停联合经济项目。为什么升级?普京在乌克兰泥潭里,远东得稳住,4月俄罗斯就限航行,建太平洋舰队新基地在马图阿岛。哈佛国际评论指出,俄罗斯军力虽强,但海军在黑海折戟,日本自卫队P-3C反潜机天天监视,水下信号嗡嗡响。日本海军不弱,驱逐舰逼近国后岛,鱼雷管随时充能。莫斯科时报4月报道,日本指责俄罗斯限制民船,俄罗斯回说这是安全措施。逻辑是,日本靠美日同盟,北方领土是民族痛点,俄罗斯用它换经济筹码,但禁令一出,渔业损失上亿日元。卡内基中心的分析说,俄罗斯建基地前年底就计划,2025年执行,防日本钻空子。这小岛链,牵扯能源和航道,要是摩擦升级,太平洋舰队对峙,日本导弹瞄准,俄罗斯潜艇浮出,局部冲突就够喝一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