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日本华人发话:“现在中国若再战日本,撑不了14年”其实不是中国“能撑多久”,而是今天的日本,还有“撑”的资格吗? 最近网上刷到这个话题,起因是个旅日华人在社交平台上扔出一句狠话,直指中日要是再来场冲突,日本顶多撑十四年。这数字听着耳熟,当年抗日从九一八事变拉到日本投降,正好十四年。那人不是在说中国扛不住,而是反过来戳日本的软肋。说实话,这话一出,评论区炸锅了,有人觉得这是挑事,有人点头说有道理。搁现在这国际形势,东亚这池水本来就浑,台海、南海、日本周边军演不断,谁也不想真刀真枪干起来。但光从国力底子比比,日本这几年日子过得确实憋屈,资源卡脖子、工厂外移、老头子越来越多,这些硬伤搁和平时候还能凑合,战时一碰就碎。中国这边呢,产业链拉得老长,自给率高,底气足多了。咱们不扯虚的,就摆数据说事儿,看看日本到底还有没有资格谈“撑”。 先说资源这块,日本从根儿上就输了。岛国地形,山多地少,本土石油天然气几乎为零,全靠进口养着。2025年上半年,日本从中东进口石油平均每天两百三十万桶,进口依赖度超九成五,天然气也差不多,全指望海运船队拉。战略石油储备据说只够用两百多天,LNG管道还得绕海底走。要是海上通道一堵,港口起重机一停,加油站泵子空转,城市灯就得灭一半。粮食更惨,自给率卡在三十八 процентов晃荡,2024财年数据没变,大米小麦全靠海外轮船运。超市货架上米袋子一空,居民就得排队领配给。想想二战时候,日本就是因为资源饥渴才四处扩张,现在全球化链条更长,风险更大。欧盟日本中心的数据显示,2025年能源价格还涨了百分之十,弱日元加剧进口成本,民间怨声载道。反观中国,粮食自给率稳在九成以上,战略储备堆得像小山,煤炭本土挖不完,还推核电和可再生能源。2025年“一带一路”布局让进口通道多条腿走路,单一封锁的风险低多了。能源管网四通八达,从芯片到火箭发动机,自产比例高。搁战时,中国不光能扛,还能边打边消化生产力,日本呢?外部一断,工业和社会就瘫。 产业这摊子事儿,日本更头疼。过去靠制造业吃饭,索尼东芝丰田这些牌子响当当,现在呢,全球化一冲,资本全跑海外了。高档货被美国卡脖子,中低端让中国韩国超车。2025年九月,日本工厂活动PMI降到五十以下,收缩速度六个月最快,产量和新订单双双腰斩。八月工业产出环比跌百分之1.2,年比也负百分之1.3,汽车厂芯片线全外迁越南东南亚,本土车间锈迹斑斑。战时信号一发,海外部件卡海关,装配工人闲着抽烟,机器嗡嗡空转。布鲁金斯学会早几年就点出,日本产业空心化成大问题,FDI外流让国内基建弱。2025年第四份经济工业委员会报告还提,制造业空洞化拉大收入差距,跟志同道合国家合作都来不及补窟窿。中国工业体系全球最全,从螺丝钉到航母,一条龙自给。 人口老龄化这刀子,捅得日本最狠。2025年一月一日,日本总人口缩到一亿两千四百三十万,比去年少五十四万,日本人本国人口更惨,掉百分之零点四四。六十五岁以上老头老太太三千六百十九万,占总人口百分之二十九点四,创纪录高。工作年龄段十五到六十四岁,只剩百分之六十,年轻人少得可怜,工厂轮班缺人,医院床位全银发。政府模型说,到2070年人口再砍百分之三十,地方小镇空心化严重,劳动力短缺拖累一切。征兵站前脚步稀疏,国防兴趣低,社会活力没了。搁战时,年轻人不愿高强度干活,技术再牛也拉不动后勤。中国老龄化也来,但基数大,十四亿人摆那儿,科技升级机器人AI顶上,劳动力压力缓和。未来几十年,综合国力后劲足,人口红利转成人才红利。两边一比,日本缺人缺资源,社会动员难,中国庞大市场和生产力,战备韧性强。 历史这事儿,十四年不是白搁的。当年中国工业弱、能源缺,全靠血肉之躯拖日本八年全面抗战加十四年局部。3500万军民伤亡,抢走木材七亿方、煤十亿吨、黄金两万一千吨,文物三百万件。可日本本土没挨大打,关东军六十万被俘去西伯利亚劳改,美国原子弹广岛长崎炸出恐美症,中国却放弃赔款。日本到现在还不服,靖国神社供战犯,教科书淡化南京大屠杀,慰安妇千人斩731部队这些黑历史搁一边。网上日本网友还幻想下次机会,周期性崩溃论啥的。有人贴侵华记录,日本人手沾三十中国人血,却觉得没输中国,只输美国。2025年日本自卫队扩编到二十四万,预备役五万六,军费涨到GDP百分之二,可跟中国比,差距大。 搁现在这格局,日本谈“撑”纯属自不量力。经济总量第五,可脆弱依赖性拉满,外部冲击来,社会崩得快。中国从弱到强,工业能源人口全线升级,战略储备足,产业链不怕断。十四年数字反转了,当年中国用命换和平,日本现在没那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