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垄断全球日子到头,中国拿下唯一工业体系,或成下个超级大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过去这几十年,要说谁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风头最劲,那肯定非美国莫属。它手里攥着两样法宝:一个是别人短期内难以企及的高端技术,另一个就是几乎通行全球的金融霸权。 靠着这两样,美国不仅牢牢占据全球产业链的最顶端,还把世界经济格局拿捏得死死的,那种一家独大的局面,让很多国家是既羡慕又无奈。 但这个世界终究是在变化的,没有谁能永远站在峰顶。美国大概也感觉到了某种风向在变,所以近些年来,它对一个东方大国——也就是咱们中国——使出了不少限制手段。 尤其是在一些被看作“命脉”的关键产业上,比如芯片、高端制造这些领域,技术封锁、市场准入限制,能用的办法几乎都用上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背后的意图,就是不想让中国顺着产业链往上爬,想卡住我们发展的脖子。 可事情的发展,有时候并不完全按着预设的剧本走。中国这边,别的先不说,单是两个底子就让人不能小看:一个是超过十四亿的庞大人口,这不仅仅意味着劳动力充足,更意味着一个体量巨大、而且消费能力还在不断增长的内部市场。 自家门口就有这么大的市场,某种程度上就增强了经济的韧性和回旋余地。 另一个底子,是经过几十年埋头苦干、一点点攒下来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联合国认定的所有工业门类,在中国都能找到,而且大部分产业链条在国内就能衔接配套。 这个“完整工业体系”的名号,全球独此一家,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是效率的保障,在遇到风浪时,就成了稳定生产的“压舱石”。 光有底子还不够,关键还得看能不能在关键的地方实现突破。别人想卡脖子,咱们就得在那些被卡的地方发力。 比如芯片,以前是痛点,现在从设计到制造,一条龙的公司和研发机构越来越多,虽然最顶尖的还在追赶,但中低端市场已经站稳了脚跟,并且持续向高端迈进。 再比如能源,以前对外依存度高是个心病,现在光伏、风电这些新能源搞得风生水起,发电量和装机容量都是世界第一,逐步把能源安全的主动权往自己手里收。 还有汽车产业,以前是国外品牌的天下,现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一起跑,中国品牌凭借技术和产业链优势,不仅在国内市场占了主导,还在全球出口市场上成了重要玩家。 这还不算完,在一些代表未来的前沿领域,中国也在积极布局,甚至开始领跑。 像人工智能,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技术应用,都涌现出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和研究成果;新能源领域,光伏技术迭代、储能成本下降、电动汽车普及,这一整套组合拳打下来,让中国在全球绿色转型的浪潮中占据了非常有利的位置。 所以,回过头来看,中国的崛起,它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靠运气。它是建立在超大规模的人口基数、不断升级完善的产业体系、以及庞大且富有潜力的内需市场这三根坚实的支柱之上的。 这种发展,它有它的内生动力和历史逻辑,像一条大河,沿着自己的河道向前流淌,虽然有曲折、有险滩,但大方向是向前的,是一种积蓄已久之后自然而然的发展趋势。 说西方垄断全球的日子到头了,这话可能听着有点绝对,但背后的意思是指,那种由少数国家长期主导、其他国家大多处于跟随和依附状态的传统格局,确实正在发生深刻的、结构性的变化。 中国拿下全球唯一的完整工业体系,并且在一系列关键和前沿领域持续取得进展,这本身就是推动变化的重要力量。 至于中国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这个问题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在全球经济、科技乃至治理体系中的分量会越来越重,话语权也会相应提升。 未来的世界,很可能会是一个多极并存、多种发展模式共生的形态,而中国,无疑将是其中不可或缺、也无法忽视的重要一极。 这个过程可能还会有波折,还有竞争,但大势如此,不是哪一方能轻易逆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