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0万台胞天塌了,特朗普一锤定音,岛内以后只生产内衣和日用品。   台湾本来

修竹崽史册 2025-11-04 11:07:30

2340万台胞天塌了,特朗普一锤定音,岛内以后只生产内衣和日用品。   台湾本来握着全球最硬的牌,先进制程几乎九成掌握在岛内,AI、高效能运算全靠这里供血。   可美国从2022年推出芯片法案开始,就没停过动作:五百多亿补贴砸下去,税收减免再加码,硬是把台积电、英特尔这些巨头往本土拽。   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建厂,承诺投一千六百五十亿美金,供应商也得跟过去,不然拿不到订单,   表面看是合作,实际是把核心产能一点点抽走,台湾留下的工厂,先进制程占比还在高位,但成熟制程已经被大陆追到四成以上,未来五年还会继续下滑。   一旦最尖端的部分外移,岛内生态链就断层,人才、设备、客户全往外跑,留下的只是空壳。   特朗普这次直接把话挑明:你们把芯片生意抢走了,现在得还回来,不然就关税伺候。   他甚至放话,可能对台湾芯片加征百分之百关税,这不是谈判,是单方面勒令,台湾当局急了,赶紧承诺多买美国能源、国防预算拉到GDP三成以上,还加大对美投资。   可这些承诺换来的,不是平等伙伴地位,而是更深的依附,芯片产能转移到美国,意味着供应链决策权也跟着过去。   台湾从“不可替代”变成“可替换”,一旦地缘风险升高,美国随时可以切断技术输入,岛内工厂就只能停摆。   再看特朗普口中的“内衣和日用品”,台湾纺织业确实有底子,機能布全球七成市场在手,产值三千五百亿新台币,目标冲五千亿。   但这行当的附加值低,利润薄,靠订单吃饭,欧盟2027年起要数位产品护照,没透明化管理就进不去市场,台湾企业得砸钱上AI、建数据系统。   可这些投入,换来的只是维持订单,不是翻身机会,民生消费品这边,第一季成长近九成,包装食品、健康饮品卖得火热。   但这些领域,大陆、东南亚成本更低,台湾守得住一时,守不住一世,特朗普把台湾定位成“低端代工基地”,等于堵死向上爬的路,只让岛内继续赚辛苦钱。   有人说,美国这是帮台湾分散风险,避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可风险是谁制造的?美中科技战一打,出口管制、设备禁令全砸向东亚,台湾首当其冲。   台积电为了合规,连大陆产的制造设备都停用,材料供应链大排查,这哪是分散风险,分明是逼台湾自断一臂。   真正帮台湾的,应该是让岛内掌握定价权、话语权,而不是把命脉交出去,看看日本、韩国,人家建厂在美国的同时,核心技术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台湾却被一步步拆成零件。   美国还想让台湾芯片产能对半分:一半留在岛内,一半搬过去,台湾谈判代表直接回绝,说这是美国单方面想法,从没承诺过。   可回绝有用吗?关税大棒一挥,企业只能低头,台积电已经在美国布局三座厂,未来还得追加一千亿投资,这些钱从哪来?还不是岛内掏空。   产值今年冲破六万三千亿新台币,成长两成,可赚的钱大多流向海外,岛内只剩就业和税收的空壳,长此以往,台湾从“科技岛”变成“代工岛”,再往下,就是“低端岛”。   说到底,特朗普这套组合拳,打的就是“穷台毁台”,表面给补贴、给市场,实际抽走技术、抽走未来。   台湾半导体是全球命脉,可在美国眼里,只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需要时拉出来当盾,不需要时踢开当垫脚石。   岛内当局忙着表忠心,企业忙着自救,可真正该醒的,是整座岛的战略定位,继续抱美国大腿,只会越抱越紧,直到喘不过气。   想破局,得把技术、人才、市场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而不是任人摆布。   你觉得呢?台湾还有翻盘的机会吗?

0 阅读:0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