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中方正式宣布将于2025年11月10日至2026年12月31日对瑞典

承影简史 2025-11-04 16:09:17

11月3日,中方正式宣布将于2025年11月10日至2026年12月31日对瑞典免签,实现了中瑞关系某种意义上的破冰或者突破。那么,这意味着欧盟对中国免签更近了一步吗? 中方宣布从2025年11月10日到2026年12月31日对瑞典免签,持普通护照去中国经商、旅游这些短期停留30天内的,不用办签证了。 说实在的,对瑞典免签这步走得挺有分量,毕竟瑞典是北欧重要国家,之前北欧其他一些国家早就在中方免签名单里了,现在补上瑞典这块拼图,等于北欧那边的人员往来便利化基本拉满了。 而且这政策不光方便旅游,对商务合作帮助更大,你想啊,以前瑞典企业高管来中国考察,光办签证就得折腾十几天,花不少钱,现在说走就能走,一周内就能搞定考察,决策都能快不少,这对两国搞绿色能源、精密制造这些领域的合作太关键了。 之前中方对德国、西班牙这些欧盟国家免签后,那些国家来华游客立马涨了不少,瑞典这波估计也一样,很快就能看到更多瑞典人来中国逛故宫、吃火锅,或者来二三线城市考察项目。 但要说这就意味着欧盟对中国免签更近了一步,那真得泼点冷水,这事没那么简单,首先得搞明白,欧盟不是铁板一块,它的签证政策虽然有统一规定,比如申根区26个国家用一套签证体系,但实际上各国在对非欧盟国家免签这事上,自主权还挺大。 你看,之前中方早就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这些欧盟大国免签了,游客、商务往来都热得很,但欧盟整体对中国公民的签证政策压根没动过,该办签证还得办,该交材料还得交,一点没松劲。 关键问题出在欧盟内部的“小算盘”太多,欧盟里每个国家情况不一样,有的国家靠旅游吃饭,比如希腊、西班牙,肯定盼着对中国免签拉游客,但有的国家总担心这担心那,比如安全问题、滞留问题,死活不愿意松口。 欧盟要搞统一的免签政策,得所有成员国都点头才行,只要有一个国家反对,这事儿就推进不了。 就拿现在来说,中欧之间旅游热度确实高,中国游客去欧洲玩的越来越多,尤其是塞尔维亚那些已经对中国免签的国家,游客量涨得特别快,但即便这样,欧盟内部也没就对华免签这事有过实质性的讨论,更别说达成共识了。 再退一步说,中方对瑞典免签是单方面的善意,不是双方互换的,也就是说中国给了瑞典人便利,但瑞典乃至欧盟那边,并没有对等给中国公民免签。 欧盟现在对中国公民的签证要求还是老样子,填申请表、交各种材料、录指纹,有时候还得等半个多月才能出签,跟中方这边持续扩大免签范围的力度比,欧盟那边基本没动静。 之前有人盼着中方先释放善意能带动欧盟跟进,但这么多年下来,德国、法国这些国家都享了好久免签红利了,欧盟整体政策还是纹丝不动,可见单靠个别国家的免签福利,很难撬动欧盟的集体决策。 还有个实际情况,欧盟最近几年在签证政策上反而有点收紧的意思,对不少第三国的签证审核都更严了,主要是内部对移民和安全问题的顾虑越来越重。 中国公民要是想让欧盟整体免签,得满足欧盟一堆条件,比如入境滞留率低、双边经贸往来均衡、安全合作到位等等。 虽然中国游客的素质和信誉一直不错,滞留率很低,但架不住欧盟内部意见不统一,总有国家拿各种理由拖着不办。 不过也不是说这事儿一点积极意义没有,对瑞典免签至少能给欧盟其他国家做个“示范”,你想啊,瑞典免签后,来华的游客、商务人士肯定会大幅增长,带来的经济好处是实实在在的,那些还在犹豫的欧盟国家看在眼里,说不定会慢慢转变态度。 而且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双方本来就想通过旅游、经贸这些领域加深合作,瑞典免签正好能给中欧关系加把火,让更多欧洲人感受到便利,进而给他们的政府施压,要求放宽对中国的签证政策。 但话说回来,示范归示范,离欧盟整体免签还差得远,欧盟的决策机制太复杂,光靠一两个国家的带动远远不够,得等欧盟内部先把分歧摆平,形成统一的对华政策导向才行,这可不是一年半载能搞定的事。 所以咱们得客观看,对瑞典免签是中瑞关系的突破,是好事,也给中欧人员往来开了个好头,但要说欧盟对中国免签因此更近了一步,那真谈不上,顶多算是发出了个积极信号,真正要实现欧盟整体免签,还得走很长的路,急不来。

0 阅读:0
承影简史

承影简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