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赢了? 目前的情况是,美国退回到3月3日之前,中国退回到3月4日之前,双方对

百日依山尽 2025-11-04 16:42:24

美国赢了? 目前的情况是,美国退回到3月3日之前,中国退回到3月4日之前,双方对等取消在这之后施加的所有制裁和反制措施。双方只保留了美方2月4日加征的10%关税,以及中方2月4日对美国部分商品加征的10%-15%关税。 事情得从今年 2 月说起。2 月 4 日,美国率先对价值 200 亿美元的中国机电产品加征 10% 关税,理由是 “保护本土制造业”。中方很快做出反制,对美国农产品、能源产品等加征 10%-15% 关税,其中大豆、玉米等农产品税率直接拉满 15%,当时不少美国农场主还担心,刚恢复的对华出口又要泡汤。 可谁也没想到,3 月之后局势突然变了,美国先是对中国光伏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中国紧接着就对美国半导体材料实施出口管制,双方你来我往,短短一个多月里,新增的制裁和反制措施加起来超过 10 项,不少企业都慌了神,忙着调整供应链。 就拿光伏行业来说,美国 3 月 10 日启动的反倾销调查,直接让中国多家光伏企业的美国订单暂停,有的企业已经生产好的组件堆在仓库里,不敢发往美国,怕到港后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中国这边也不含糊,3 月 15 日宣布对美国的多晶硅(光伏核心材料)实施出口管制,要求企业申请许可证才能出口,而美国光伏产业 80% 的多晶硅依赖中国供应,这一下就卡住了美国本土光伏电站的建设进度。类似的博弈还出现在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等领域,双方企业都被夹在中间,苦不堪言。 如今双方突然宣布 “回撤”,把 3 月以来的措施全取消,相当于这一个多月的博弈 “回到原点”。美国取消了对中国光伏、机电产品的新增调查和限制,中国也同步取消了对美国多晶硅、部分汽车零部件的出口管制。 最明显的变化是,中国光伏企业的美国订单开始恢复,有的企业已经收到美国客户的付款通知,准备重新发货;美国多晶硅企业也接到中方的许可申请反馈,之前卡住的订单有望在半个月内恢复供应。 为什么会突然 “回撤”?其实双方都有现实考量。对美国来说,3 月加征的措施没起到预期效果,反而坑了自己。就拿光伏来说,美国本土光伏装机目标今年要达到 30GW,缺了中国的多晶硅和组件,根本完不成,不少州的光伏项目已经停工,只能推迟工期。 而中国这边,3 月的反制虽然击中美国农产品出口,但也让国内部分依赖美国技术的企业受了影响,比如医疗器械领域,美国的部分高端检测设备进口受限,一些医院的设备更新计划被迫推迟。 保留 2 月关税则是双方的 “底线”。美方认为,10% 的关税能给本土企业争取调整时间,尤其是机电行业,他们想趁着这个缓冲期提升本土产能;中方保留 10%-15% 的关税,更多是为了保护国内农业和能源产业,毕竟美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价格有优势,完全取消关税可能会冲击国内市场。 不过即便保留了这部分关税,双方企业的压力也小了很多,因为 3 月的新增措施更 “致命”—— 那些调查和管制直接卡住了供应链,而 2 月的关税虽然增加成本,但企业还能通过涨价、调整成本结构来消化。 从目前的情况看,双方这次 “对等回撤” 更像是一次 “冷静期” 的选择。美国避免了本土产业因供应链断裂陷入停滞,中国也保住了重要的出口市场,企业不用再为短期的政策波动焦虑。 至于 “谁赢了”,或许没有绝对的赢家,能让经贸合作回到相对稳定的轨道,让企业安心经营,才是最实际的结果。毕竟在全球化时代,中美经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味对抗只会两败俱伤,适度妥协反而能实现双赢。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0 阅读:0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