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之战刘备只损失了5万左右的军队,蜀汉为什么从此一蹶不振?刘备夷陵之战后的处境,

雁芙说历史 2025-11-04 19:56:04

陵之战刘备只损失了5万左右的军队,蜀汉为什么从此一蹶不振?刘备夷陵之战后的处境,能用到的形容词大概就是“遭受重创、元气大伤、崩溃边缘、重残、内忧外患”之类的词儿,蜀汉的处境接近于亡国。 . 蜀汉灭亡时,总兵力有10.2万人,如果加上钟会伐蜀时战死、失踪、投降的部分,总兵力不会超过12万。 . 刘备伐吴时,刚刚打完汉中之战也就一年的样子,而汉中之战对益州的经济、兵员消耗都不小,所以刘备当时的总兵力应该是达不到12万的,充其量也就10万左右,有可能还不到10万。 . 伐吴之战,刘备带去了4万兵,算是带走了蜀汉近一半的兵力,还有很多年轻一代的青壮年将领。 . 剩下的兵力大概5万左右,要部署在不同的地区,比如南边要防备南蛮,北边的汉中重镇也要部署重兵防备曹魏,成都也需要一支军队守卫都城,其他军事据点也需要部署兵力,这么一来,5万人已经捉襟见肘了。 . 4万兵力全军覆没,这对蜀汉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蜀汉损失了接近总兵力一半的精锐。 . 一个割据政权,一下子就损失了接近半数的军队,这必然是伤到元气的。 . 还有,刘备为了伐吴,用了一年时间进行战争准备,那些带去前线的大量军械物资也灰飞烟灭。 . 最致命的是,刘备带去了大量年轻一代的将领,夷陵之战输了以后,蜀军战死了一批青年军官。 . 其中,史书有明文记载的有,冯习、张南、傅肜、程畿、王甫、马良。 . 此外,黄权被迫投降曹魏,杜路、刘宁这两人战败后,被迫投降东吴。 . 再加上那些没有记载的军官,肯定还有不少。 . 蜀汉本来就人才不多,而夷陵之战的结局是全军覆没,一批年轻将领或战死,或投降,这直接导致了后来蜀汉军中人才青黄不接,人才匮乏的窘迫局面。 . 刘备在夷陵战败后,蜀汉内部那些不服刘备的势力看到机会,发动了叛乱,比如汉嘉太守黄元之乱,雍闿之乱,还有南中地区蛮族部落叛乱。 . 这个时候,要是曹魏或者东吴大举攻蜀,那么蜀汉的生死存亡都未可知。 . 后来刘备死后,诸葛亮用了三年时间,才把蜀汉的国力恢复到了可以北伐的程度,但人才青黄不接的情况一直都是个问题。 . 最后,蜀汉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诸葛亮主政期间,蜀汉国力总体上是上升的,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分别接掌大权,他们沿袭诸葛亮的治国政策,保持了蜀汉的稳定,一直到费祎遇刺身亡后,蜀汉才开始走下坡路的。

0 阅读:36
雁芙说历史

雁芙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