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30亿吨铁矿重见天日,美国媒体:中国将改写全球铁矿格局!11月4日台媒爆料,一条全新铁路在西非正式投入运营,西芒杜铁矿将在今年实现出口,然而这样的状况也引来外媒的担忧:中国从未拥有过如此程度的海运铁矿定价权! 西芒杜铁矿绝非普通矿山,而是被国际矿业界奉为“皇冠上的明珠”的存在——探明储量超52亿吨,平均品位高达66%,远高于澳大利亚主流矿的62%以下,露天开采率更是超85%。更关键的是,其吨矿开采成本仅30美元,比澳大利亚矿商低10-20美元,连国产矿成本的1/3都不到。此前因交通阻隔,这座“聚宝盆”始终无法开发,如今中国企业牵头建成的600多公里铁路与枢纽港,彻底打通了矿石出海的命脉。 中国在这个项目中的话语权堪称“绝对主导”。通过“赢联盟”和中铝-力拓联合体,中国拿下了西芒杜北段1、2号区块75%的权益,宝武、中铝等企业深度参与南北矿带开发,从开采设备(徐工集团提供核心装备)到港口建设(中国港湾承建),构建起全产业链掌控力 。按照规划,项目今年就能实现150-200万吨发运,2026年产能将飙升至1.2亿吨,相当于中国当前进口量的15%。 这把“钥匙”直接捅破了澳大利亚垄断的天窗。长期以来,中国82%的铁矿依赖进口,其中澳大利亚曾占比超60%,定价权被普氏指数牢牢拿捏,矿价暴涨时国内钢企每年多花千亿成本。如今西芒杜矿一入局,澳大利亚对华出口占比已从60%骤降至45%,中国更顺势推出“北铁指数”,用人民币结算纳入现货基准,必和必拓等巨头被迫接受30%的人民币结算比例。高盛已预警,2026年铁矿石均价将跌至85美元/吨,澳矿商的高成本资产面临全面承压。 外媒的担忧早有预兆。西芒杜矿不仅能把中国对澳铁矿依赖度从45%压降至35%,更构建起“澳-巴-几”三角供应体系,加上与俄罗斯等国的合作,中国铁矿进口“多极平衡”格局已成雏形。更狠的是,中国手握全球90%的中重稀土产能,而光刻机、矿山设备都离不开稀土,这让试图卡脖子的国家根本硬气不起来。 从被垄断定价到手握话语权,西芒杜铁矿的投产恰是中国资源战略的缩影。网友说得直白:“这哪是挖铁矿,是挖到了打破霸权的底气!” 当30亿吨矿石装上巨轮,当人民币结算在矿贸中铺开,那些靠资源垄断收割利润的日子,真的要到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