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革命卫队第一次证实了,哈马斯最高领导人哈尼亚,在伊朗圣城军宾馆房间。接到一个电话时,突然遭到导弹命中死亡! 当时,哈尼亚到伊朗参加新总统就职典礼,就住在保密和警卫级别最高的伊朗首都德黑兰萨阿达巴德宫的圣城宾馆。这里实际上就是,伊朗革命卫队的招待所! 伊朗革命卫队亲自看守的地盘里,能把哈尼亚从人群里揪出来精准干掉,这背后的情报网和技术手段简直细思极恐。 先说说定位这事儿,哈尼亚带了好几部手机,有伊朗本地号还有卡塔尔号,以为换着用就能藏住行踪,殊不知可能早就踩进了以色列布下的技术陷阱。 有记者爆料说,以色列很可能用了类似NSO集团“飞马”的间谍软件,通过WhatsApp这类常用软件悄悄植入他的手机,这种软件能实时监控位置,就算关机都可能被追踪,之前不少中东政客都栽在这上面过。 更狠的是人力情报的配合,伊朗自己都查出来可能有内部人员泄密,要知道圣城宾馆可不是普通酒店,是革命卫队的招待所,能摸清楚哈尼亚住哪个房间、什么时候单独待着,没有内鬼通风报信根本办不到,这就跟自家后院被人装了摄像头还浑然不觉一样。 再说说那要命的攻击手段,一开始大家猜是战机或者远程导弹,毕竟以色列的“杰里科-3”导弹射程能到6500公里,打1600公里外的德黑兰跟玩似的,但后来发现不对劲。 “杰里科”导弹精度再高,圆概率误差也得几十米,要钻窗击中房间里的人根本不现实,而且德黑兰上空部署着升级后的巴瓦尔-373防空系统,探测范围能到450公里,能同时跟踪60个目标,真有弹道导弹飞来不可能一点反应没有。 后来美媒和中东官员披露,更可能是提前藏好的爆炸装置,两个月前就被摩萨德特工偷偷运进了房间,等确认哈尼亚在屋里就远程引爆,这手法跟2020年杀伊朗核科学家法赫里扎德如出一辙,当时以色列就是用卫星控制的AI机枪,隔着老远精准击中目标,连旁边的妻子都没伤到。 还有军事专家猜可能是改造过的穿越机,这种小东西在市面上就能买到,加个爆炸物,能在建筑物之间穿梭,声音还小,巴瓦尔-373对付这种低空小目标根本没辙,俄乌战场上早就用烂了这招,没想到以色列把它用到了德黑兰市中心。 伊朗的防空系统这次算是颜面尽失,号称能比肩S-400的巴瓦尔-373,连家门口的袭击都没拦住,说起来也有点冤。 这种防空系统主要针对战斗机、巡航导弹这类大家伙,探测的是高速大型目标,对于穿越机或者预先埋设的炸弹,根本不在它的警戒重点里。 而且事发当天伊朗在办新总统就职典礼,安保力量都去盯着典礼现场了,圣城宾馆这边反而成了疏漏,以色列正好钻了这个空子。 这让人想起2024年9月以色列杀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那回,也是盯着对方开会的时机,几分钟投下80多枚炸弹,打了个时间差。 可见以色列选日子从来都是掐着对方最忙的时候,趁你乱取你命,这算计可不是一般的精。 要说最恐怖的还是以色列情报网的渗透能力,摩萨德的特工可不是吹的,他们得经过42周的“拉卡兹”课程训练,能说流利的阿拉伯语,连对方的宗教习俗都摸得门清,混进伊朗革命卫队的圈子都未必会露馅。 培养一个线人可能要花好几年,用收买、要挟或者提供好处的办法,一点点搭起情报网。 哈尼亚遇袭后,有消息说两名革命卫队的指挥人员被策反,事后拿了高额报酬逃到了境外,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爆炸装置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放进安保最严的房间。 这种“里应外合”的套路以色列用了几十年,从慕尼黑事件后全球追杀凶手,到现在在伊朗境内搞定点清除,从来就没失手过几次。 更值得琢磨的是以色列的行动逻辑,他们从来不会干没把握的事,在动手前,肯定通过卫星和无人机把圣城宾馆的结构摸透了,哪面墙薄、窗户朝哪开,甚至哈尼亚的作息时间,都可能通过长期跟踪掌握得一清二楚。 就像之前跟踪纳斯鲁拉,从2006年就开始安插卧底,盯了十几年才动手,这次哈尼亚多次访问伊朗,每次住哪儿、跟谁见面,可能早就被记在小本本上了,手机信号不过是最后确认位置的“临门一脚”。 以色列国防部长后来公开承认责任,说白了就是自信,知道伊朗就算想报复也抓不到实锤证据,这种“我干的但你奈我何”的嚣张,全靠硬实力撑着。 现在再回头看整个事件,根本不是简单的“导弹追信号”那么简单,是技术监控、人力渗透、时机把控三者完美配合的结果。 伊朗号称严密的安保体系,在以色列面前就跟纸糊的一样,连革命卫队的招待所都能被人随意进出放炸弹,这要是换个更重要的目标,后果不堪设想。 这事儿也给所有被以色列盯上的人提了个醒,别说用多部手机,就算不用手机,只要身边有内鬼,照样能被精准定位。 以色列这手“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本事,确实把定点清除玩到了新高度,也难怪整个中东都对摩萨德怕得要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