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核心智囊赵春山最新研判:台湾是否还会有2028年选举,就看赖清德与郑丽文未

是逸屹呀 2025-11-05 16:53:06

马英九核心智囊赵春山最新研判:台湾是否还会有2028年选举,就看赖清德与郑丽文未来两年的作为!如果赖清德未来两岸在两岸政策上不改弦更张、不悬崖勒马,或者郑丽文无法带领国民党引领台湾民意,无法在2026年“九合一”选举中展现气势如虹的胜利,那么,北京将会有单方面的大动作,台湾将不会有2028年选举。”     “游戏已经结束了!”马英九核心智囊苏起的这句论断,与另一位智囊赵春山的研判遥相呼应,共同揭示了一个现实:两岸关系中长久存在的“模糊现状”正迅速走向终结。   变局的核心驱动力,源于北京对台战略的根本性质变,自中共二十大以来,大陆的政策重心已从过去被动式的“反对独立”,转向了主动出击的“促进统一”,这并非简单的口号调整,而是一套涵盖多领域的组合行动。   北京旨在牢牢掌握议程设定权,将议题从“要不要统一”强力扭转为“如何统一”,在法律与历史叙事上,通过为“台湾光复纪念日”定调,重塑国族认同的根基,反击岛内部分政客将台湾与日本历史联系的企图。   在司法层面,不仅对“台独”头目发布通缉,更授权各地公安对岛内相关人员直接立案,将法律威慑力延伸至海峡对岸,官方媒体也正集中阐述统一后的福祉,描绘一幅具体的未来图景。   这一切行动的背后,是大陆通过阅兵和台海大规模军演所展示的强大实力,它让岛内政客单纯的口号显得愈发苍白,大陆明确传递出“台湾问题不能一直拖下去”的信号,意味着解决问题的时钟已经启动。   长期被台湾视为外部支点的美国,其立场也正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华盛顿的态度不再是铁板一块,其战略考量正从传统的模糊姿态转向更为务实的风险管控。   极具影响力的美国兰德公司近期一份报告便是一个风向标,其建议美国政府向北京作出“不支持台独”、“不反对和平统一”乃至支持“渐进式和平统一”的承诺。   这份报告的背后,是美国决策圈对中美军事实力消长和北京统一决心的现实评估,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美国自身利益,避免被卷入一场代价高昂的台海冲突,考虑到兰德智库的官方背景,其建议很可能预示着美国未来政策的走向。   北京在与华盛顿沟通时,也已不再寻求“商谈”解决方案,而是明确“划定红线”,将美国视为需要管理的外部干涉因素,在赵春山等人看来,台湾问题作为中国的核心内政不可交易,美国即便出兵也已“保护不了台湾”的判断,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在外部压力骤增的背景下,台湾内部政治力量被迫走向两条截然不同的应对路径,无论选择哪条路,都无法再像过去一样闪避最终的统一问题。   以赖清德政府为代表的对抗路线,正面临日益窘迫的局面,在观察家眼中,其应对方式被形容为“焦头烂额”,仅能依靠“嘴硬”死扛,其“台独”言论被批评只是虚张声势的“政治表演”,因为民进党执政多年始终不敢触碰修宪红线。   这条路径的巨大风险在于,如果赖清德当局坚持不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基本事实,甚至限制两岸交流、压制内部对统一的讨论,那么北京的耐心可能耗尽,赵春山提出的最严重警告是,这或将直接导致台湾在2028年失去举行选举的机会。   另一条路径,则以国民党的郑丽文等人为代表,她公开拥抱“台湾人就是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力主回归“九二共识”的对话轨道,其策略是通过赢得2026年的地方选举来凝聚民意,为2028年重返执政铺平道路。   这条看似温和的路径并非避风港,赵春山明确指出,即便国民党未来执政,也必须正面回答“如何统一”这个终极问题,大陆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闪躲和拖延。   维持现状的模糊空间已经不复存在,来自北京的主动议程、美国的利益调整以及台湾内部的路线分化,这三重压力共同构成了统一议题的“不可逆趋势”,赵春山与苏起给出的“两年”或“三到五年”的时间框架,为这场变局增添了强烈的紧迫感。   对于台湾而言,最现实的问题已不再是“是否统一”,而是如何面对这一历史性课题,是选择在对抗中被动接受结果,还是在谈判中主动争取最有利的安排,这已成为摆在所有政党和民众面前,一个无法回避的最终抉择。

0 阅读:1380

猜你喜欢

是逸屹呀

是逸屹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