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商工部长:中国加入WTO是全球贸易体系崩溃的根源,印度绝不允许中资继续‘吸血’!印度不欢迎来自中国的大规模投资。 这番言论是印度商工部长在一场国内商业论坛上提出的,当时台下坐着不少印度本土企业家和行业协会代表。他在发言中提到,自中国 2001 年加入 WTO 以来,全球贸易失衡问题逐渐加剧,部分国家的产业受到冲击,而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中 “长期处于不利地位”。 他举例说,2024 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虽突破 1300 亿美元,但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超过 500 亿美元,大量中国制造业产品进入印度市场,“挤压了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 在谈到中资在印投资时,他的态度更为坚决,用 “吸血” 来形容中资的作用,称部分中资企业在印度投资设厂后,“利用印度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却将大部分利润转移回中国”,还指责中资在电信、家电等领域的投资 “威胁到印度的产业安全”。 他明确表示,印度政府未来会加强对中资投资项目的审查力度,尤其是在关键行业,“不会再让中资随意进入”。 国际社会的看法则更为理性。世界贸易组织(WTO)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将问题归咎于某个国家加入 WTO,“中国加入 WTO 后,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许多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还有国际经济机构分析指出,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部分原因是印度本土制造业产能不足,对中国中间产品的依赖度较高,“单纯限制中资和中国产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中资在印投资并非如印度商工部长所说的 “吸血”。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的不少项目,都带动了当地就业和产业升级。 在印度南部的电子产业园,中资企业投资建设的手机组装厂,为当地提供了超过 2 万个就业岗位,还培养了一批本土技术工人;在新能源领域,中资企业参与的光伏电站项目,帮助印度提升了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助力其实现碳中和目标。 而印度政府此前就已对中资采取过限制措施。2020 年以来,印度先后对中国 APP 进行下架,对中资参与的基础设施项目加强审查,甚至在部分行业设置投资壁垒。 这些措施导致中资在印投资增速明显放缓,2024 年中资在印直接投资金额较 2020 年下降了近 40%。不少中资企业表示,印度的投资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担心政策变动带来风险,不敢轻易扩大投资规模”。 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发展,需要各国共同维护,而非相互指责、设置壁垒。印度对中资和中印贸易的态度,不仅影响中印两国的经济利益,也会对区域经济合作产生影响。如何在保护本土产业与推动国际合作之间找到平衡,是印度政府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而简单将问题归咎于他国、采取强硬限制措施,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