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可能重新回到中国怀抱,甚至连远东都可能归来!原因很简单——外蒙与远东早已和中国难分难解,从数百年的历史渊源到如今的经济纽带,全都在指向一个结果:重新合一。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先说历史这回事,外蒙古从西汉开始就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这一待就是两千多年,清朝时期专门设立理藩院管理蒙古事务,推行盟旗制度,这套治理体系运转了将近三百年。 远东那片土地也是一样,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沿岸,明清两代都在中国管辖之下,只不过到了近代,国家积贫积弱,这些地方才渐渐脱离了掌控。 1924年的中苏协定里,苏联政府还明确承认外蒙古是中华民国的一部分,可见当时的国际共识是什么。 时过境迁,今天谈起这些往事,很多人会说那都是陈年旧账了,没必要翻出来,但问题在于,历史从来不是一页就能翻过去的。 你去外蒙古走一圈就会发现,那里的牧民祖辈可能就是从内蒙古迁过去的,两边的语言文化本就同根同源。 远东地区也类似,黑龙江对岸的俄罗斯城市里,到处都是中文招牌和中国商品,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早就跟中国绑在一起了,这种文化和血缘上的联系,不是一纸条约就能彻底切断的。 更关键的是经济层面的深度捆绑,外蒙古的煤炭、铜矿、稀土,几乎全部卖给中国,去年的出口数据显示超过九成都流向中国市场。 它想跟印度合作建炼油厂,设备得从中国港口走,运输得靠中蒙铁路,连施工进度都得看中国口岸的通关速度,可以说,外蒙古的经济命脉完全掌握在中国手里,离开中国市场,它连基本的工业化都完成不了。 远东的情况更有意思,那里地广人稀,年轻人不断往莫斯科迁移,留下的多是老年人,当地的黑土地被中国企业承包种大豆,俄罗斯农民反过来给中国农场主打工,学习中国的农业技术,边境贸易额年年攀升,绥芬河、满洲里这些口岸每天货车川流不息。 更直观的是,不少远东居民开始在中国边境城市买房定居,因为这边生活成本低、治安好、配套设施完善,这种生活方式的迁移,比任何政治宣言都更能说明问题。 有人会质疑,经济依赖不等于领土归属,国际法摆在那里,外蒙古是主权国家,远东是俄罗斯领土,这些都有正式条约确认,这话当然没错,但别忘了国际政治从来都是实力说话。 当年外蒙古能独立,是因为中国衰弱到无力掌控边疆,远东能被割让,是因为清政府连自保都成问题,现在情况倒过来了,中国的经济体量和影响力今非昔比,周边国家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达到了历史新高。 金灿荣教授提到过一个观点,说俄罗斯精英私下推算,远东地区可能守不住太久,这不是什么官方表态,但反映了一种现实判断,远东人口只有六百多万,密度还不到每平方公里一个人,而且还在持续流失。 反观中国东北,虽然也面临人口外流,但基数和密度都远超远东,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把战略重心放在欧洲方向,远东实际上处于半放任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渗透带来的影响力,慢慢就会转化为实际控制力。 外蒙古的心态也在微妙变化,它一直搞所谓的第三邻国战略,想拉印度、美国来平衡中俄影响,但效果越来越不明显,美国自顾不暇,印度远水解不了近渴,最后还是得回到中国这个现实选项上来。 蒙古的年轻一代在中国留学、工作,他们看到的是中国的繁荣和机会,对比之下乌兰巴托的破败就更加刺眼,这种心理落差,正在一点点改变蒙古社会的集体认知。 未来会怎样发展,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但趋势已经相当明显,一带一路倡议把中蒙俄三国的基础设施连成一片,电力联网、铁路贯通、经济走廊,这些项目表面上是合作共赢,实质上是在重塑区域秩序。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经验证明,经济一体化最终会带来政治整合,当外蒙古和远东的经济完全融入中国体系,当地居民的生活完全依赖中国市场,到那时候再谈国家归属,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说到底,历史从来都是强者书写的,外蒙古和远东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后来因为国家衰弱而失去,现在随着中国重新崛起,这些地方重新向中国靠拢,这不是什么阴谋,而是历史规律的自然回归。 当然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通过战争手段实现,但经济的力量有时候比枪炮更有效,等到有一天,外蒙古和远东的居民发现,他们的工作、生活、未来全都系于中国,那时候所谓的国界,可能就只剩下一条虚线了。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