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回应委内瑞拉向中俄伊求援11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针对“委内瑞拉向中俄伊寻求军备支持”的提问作出回应,一句“中国同委内瑞拉的正常交往合作是主权国家之间的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的干扰和影响”,既清晰界定了中委关系的本质,也暗含着对地区局势的深刻洞察,每一处表述都精准回应了国际社会的核心关切。
这场风波的起点,是美国在加勒比海持续升级的军事威慑。近期,美军“福特”号航母携驱逐舰编队开赴委内瑞拉近海,以“打击贩毒”为名展开军事行动,但其部署规模与缉毒目标严重不符——用搭载F-35战机的超级航母对付小型走私船,实则是典型的“大炮打蚊子”。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缉毒署的官方报告明确显示,委内瑞拉并非美国毒品的主要来源地,这一表态彻底戳破了美方的行动借口。在美军4000余名海军陆战队进驻邻近波多黎各、军事打击清单隐约浮现的背景下,马杜罗政府寻求防御性装备支持,本质上是对外部威胁的合理回应。
毛宁的回应首先确立了“主权至上”的核心立场。中委合作始终基于主权国家的平等自主选择,从早年协助建设雷达预警网络,到如今响应装备升级需求,均聚焦防御性领域,从未涉及进攻性武器,更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这一表述直接驳斥了“中方借机扩张地缘影响力”的无端揣测,也呼应了《联合国宪章》中主权平等的基本原则。而“不针对第三方”的界定,则打破了美方渲染的“中俄伊军事同盟围堵”假象,彰显了中国外交不搞对抗的一贯立场。
“不受第三方干扰和影响”的表态,则是对美方单边施压的隐性回应。近年来,美国以制裁、扣押总统专机等手段持续打压委内瑞拉,甚至试图扶持代理人势力颠覆政权 ,却将他国正常合作污名化。中方的回应明确传递出:主权国家的交往不应受制于外部势力的意志,美国以“后院思维”干涉拉美事务的做法,本身就是地区不稳定的根源。
从更深层看,中方回应也为局势降温预留了空间。毛宁在回应中特别强调“希望美方通过双多边法律框架开展正常执法合作”,既肯定了打击跨国犯罪的国际共识,也直指美方“单边执法越界”的症结。这一立场既不同于俄方“不排除提供新型导弹”的高调威慑,也避免了直接卷入对抗,展现了劝和促谈的建设性态度。
委内瑞拉求援风波的本质,是霸权逻辑与主权原则的碰撞。美方试图以“门罗主义”继续控制拉美,而中俄伊在国际法框架内的合作,恰恰是对这种霸权思维的制衡。中方的回应清晰表明:彻底化解地区危机,关键不在于阻止主权国家的正常交往,而在于美方放弃军事威慑、回归外交协商轨道。唯有尊重各国主权、遵循多边规则,才能真正维护加勒比海的和平稳定。热点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