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报道,河南一90岁老人因病去世,家人将其火化后,骨灰里竟然莫名多出4个钢钉?殡仪馆说做过手术,但这说法让老人家属不能接受,因为老人根本没做过手术,医院也出示了证明,老人无手术史!儿媳说全家都怀疑:这骨灰根本不是我婆婆的! 河南一位90岁老人去世后在殡仪馆火化,家属领取骨灰时发现里面有四根钢钉,每根长约2厘米,家属拿出医院开具的证明,上面写着老人“无手术史”,生前也没有体内植入物。 老人的儿媳蔡女士说,婆婆常年卧床,由她照料日常起居,老人虽然有慢性病,但从未做过需要使用钢钉的手术,看到骨灰里的钢钉,全家人都感到困惑,不确定这些骨灰是否真的属于老人。 殡仪馆给出的解释是,钢钉可能来自老人以前的手术,但家属坚持认为,老人没有任何手术史,医院的证明可以证明这一点,为了弄清真相,家属要求查看火化过程的监控录像。 监控显示,火化完成后打开炉门时,骨灰中看不到明显的异物,但接下来关键的两分钟画面是空白的,正是在这段时间里,骨灰被从炉内推到收取处,等到画面恢复时,骨灰已经在收取台上了。 殡仪馆的工作人员解释说,监控中断是因为线路老化导致的,这个说法让家属更加怀疑,他们认为偏偏在最关键的环节出现问题,很难让人相信是巧合。 火化炉内的温度通常在800到1000摄氏度之间,这个温度足以将人体组织完全火化,但金属材质的钢钉在这个温度下不会熔化,只是会发生氧化,如果老人体内确实有钢钉,火化后会残留在骨灰中。 问题的核心在于这些钢钉到底从何而来?如果老人生前体内没有钢钉,那火化后的骨灰里为什么会有?如果有可能是其他遗体的残留物混入,那么殡仪馆的操作流程是否存在问题? 按照殡葬行业的规范要求,每具遗体火化前都要核对身份信息,火化过程应有完整的监控记录,火化后的骨灰要与家属当面确认,这些程序是为了避免出现遗体或骨灰混淆的情况。 这事儿真是让人又气又心疼!家里老人刚走,本来就够难过的了,结果在骨灰里发现4颗来路不明的钢钉,换谁都得上火。 “殡仪馆张口就说“可能做过手术”,可人家医院白纸黑字写着“无手术史”,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 ” “最让人无语的是那个监控,“线路老化”早不坏晚不坏,偏偏在捡骨灰最关键的两分多钟坏了?这巧合也太“恰到好处”了,很难不让人怀疑是不是在刻意隐瞒什么。” “殡仪馆要是心里没鬼,就应该大大方方把全程监控公开,这种关键环节出问题,一句“记不清了”可搪塞不过去。” 有懂行的网友分析,钢钉的熔点超过1500度,而火化炉温度一般在800—1000度,根本烧不化,所以这钉子很可能是上一位逝者火化后没清理干净的残留物,混到老人骨灰里了,也就是行业内说的“串灰”。 这么看来,问题很可能出在殡仪馆火化炉清理不彻底上,这是严重的失职。 也有网友分享类似经历,说自己家人火化后也发现过不明金属物,但最后大多都不了了之。 普通老百姓在这种事上维权太难了,一是悲痛中心力交瘁,二是缺乏专业知识,三是殡仪馆方面经常推诿,这次家属能坚持追查,也是在替很多有类似困惑的家庭发声。 您觉得殡仪馆最应该被追责的是哪个环节?是监控缺失的管理漏洞,还是火化炉清理不彻底的操作失误,或者是对家属质疑的敷衍态度?如果您是家属,下一步会坚持要求做DNA鉴定,还是直接走法律途径? 信源:民生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