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知名主持人吴小莉来到浙江,见到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她见哥哥家徒四壁

语蓉聊武器 2025-11-06 11:03:23

2000年,知名主持人吴小莉来到浙江,见到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她见哥哥家徒四壁,十分贫寒,内心感触良多,随后,她偷偷做了一个决定…… 陈梅娥生前总把一块褪色的红布锁在木箱最底下,那是她藏了大半辈子的念想。 这块布还是1940年代末的,当时吴振华刚跟她结完婚没多久,村里突然来了招兵的,说去当兵能挣军饷,以后还能有出路。 那时候陈梅娥肚子里已经有了吴伯定,劝了丈夫好几句,可吴振华年轻气盛,总想着出去闯闯,最后还是揣着用这块红布包好的干粮走了。 时间一晃到了2000年春天,吴伯定攥着凑了半个月的几千块钱,急急忙忙往医院跑——他儿子得了眼疾,早该做手术了,就因为钱没凑够,一直拖着。 可到了收费窗口,人家查了查说,费用早就有人缴清了,连后续治疗要花的钱都提前存进去了,还说是个从香港来的女人办的手续。 吴伯定愣了好一会儿,突然就想起几天前家里来的那个女人,心里一下子就有了数:准是吴小莉,那个说自己是他同父异母妹妹的人。 其实吴小莉来寻亲,也是受了父亲吴振华的托付。 吴振华当年到了台湾后,日子过得一点都不容易。 一开始还总给家里写信,可那时候两岸不通气,写好的信寄出去就石沉大海,后来干脆就不敢写了,怕越写越想家。 再后来,他在别人的介绍下认识了吴秋锦,成了家,还生了六个女儿,吴小莉是最小的。 为了养活这一大家子,吴振华什么苦活都干过,在码头扛过几十斤重的麻袋,在工地拌过水泥,哪怕到了五十多岁,还得蹬着三轮拉货挣钱,就为了能让女儿们好好上学。 吴小莉从小就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上大学那阵儿,白天上课,晚上就去做家教,学费和生活费全是自己挣的,从没跟父母伸过手。 后来她进了传媒行业,从台湾的地方电视台一步步做到香港凤凰卫视,慢慢有了名气,三十多岁就当上了副台长。 2000年那次来新昌,吴小莉其实做了不少准备。 她没声张,先是凭着父亲给的地址,找当地民政部门查了查,才找到吴伯定住的村子。 到了村尾那间破瓦房,吴伯定开门看见她的时候,手里的斧头都差点掉地上,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赶紧把人让进了屋。 屋里的摆设特别简单,一张桌子缺了条腿,用块石头垫着才勉强平稳,椅子上还缝着好几块补丁,墙角摆着台老式电视机,巧的是,当时正在播吴小莉主持的新闻。 俩人坐着聊了会儿天,吴伯定没好意思多提家里的难处,就随口说了句儿子在医院等着做手术,钱还没凑够。 吴小莉没接话,就安安静静听着,临走的时候,吴伯定从里屋翻出个布袋子,里面装的是自家晒的笋干,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家里也没什么好东西,你带回去尝尝吧。” 吴小莉接过来,说了句“以后我常来”,就坐车走了。 其实早在1990年,吴振华就回过一次新昌。 那时候两岸关系缓和了些,他终于联系上了家里,知道陈梅娥和吴伯定都还在,心里又激动又愧疚,跟现任妻子吴秋锦说了这事,没想到吴秋锦特别通情达理,还催着他赶紧回来看看。 那次回来,吴振华带了不少台湾的点心和布料,见到陈梅娥的时候,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反倒是陈梅娥先开了口:“回来了就好,快进屋,饭都快做好了。” 那一桌家常菜,吴振华吃得眼眶都红了,吴伯定看着这个几十年没见的父亲,虽然有点陌生,还是喊了声“爹”。 从2000年那次认亲后,吴小莉就常回新昌看看。 2004年的时候,吴伯定家里已经盖起了两层小楼,还开了家农家乐,日子比以前好多了——这背后少不了吴小莉的帮忙。 她知道吴伯定家里有几亩茶园,就出钱帮着换了新的加工设备,还联系香港的朋友,把茶叶卖到了海外,让吴伯定能靠自己的手艺多挣点钱。 后来吴伯定的女儿考上大学,学费不够,吴小莉知道后,直接就把钱打了过去,说这是替父亲弥补当年的遗憾。 现在吴伯定的农家乐里,还挂着一张全家福,照片上吴小莉一家和他一家都笑得特别开心。 陈梅娥去世后,吴伯定把那块红布跟母亲的遗物放在了一起。 吴小莉每次回新昌,都会去看看那块布,摸着上面的纹路,就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心里总觉得踏实——自己总算没辜负父亲的心愿,也没让这份隔着海峡的亲情断了。 视频聊天的时候,吴伯定也总念叨:“有空就回来,我给你做你爱吃的红烧肉。” 屏幕两端的笑声,隔着海峡传过去,把两个原本隔着千山万水的家,紧紧连在了一起。 直到2015年,在志愿者的帮忙下,他才终于找到福建的老家,可那时候他妻子已经不在了,儿子这些年一直靠种地过日子。 余志士心里愧疚得不行,后来就出钱把老家的房子修了修,还帮着资助侄辈上学,想用这些事,慢慢弥补当年的遗憾。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129
语蓉聊武器

语蓉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